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9篇
轻工业   3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23,106(6):3779-3790
Antibacterial peptides can be released from yak milk casein. To date,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yak casein–derived antibacterial peptides remain unknown. The current study identified antibacterial peptides from yak casein and thei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yak α-casein, β-casein, and κ-casein could be effectively hydrolyzed by Flavourzyme (Solarbi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nd the 2-h hydrolysate showed the highest antibacterial rate of 43.07 ± 2.59%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1,000 to 3,000 Da fraction accounted for 23.61% of the 2-h hydrolysate and had an antibacterial rate of 62.64 ± 4.40%. Three novel peptides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ere identified from this fraction, and the β-casein–derived peptide APKHKEMPFPKYP showed the strongest antibacterial effect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0.397 mg/mL). Molecular docking predicted that APKHKEMPFPKYP interacted with 2 important enzymes of Staph. aureus,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and DNA gyrase, through hydrophobic, hydrogen bonding, salt bridge, and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yak casein–derived peptides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natural preservatives to inhibit Staph. aureus.  相似文献   
42.
为加速牦牛重要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鉴定,以牦牛乳作为试验材料,建立简便的牦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采用常规离心法,从牦牛乳中获得体细胞,进而提取基因组DNA.研究不同去除蛋白方法、不同DNA沉淀剂、不同贮藏条件对牦牛乳中DNA提取质量的影响.DNA质量通过PCR评价.结果表明:高盐法与酚/氯仿法去除蛋白效果相当.高盐法简便...  相似文献   
43.
以牦牛皮为原料,提取了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并对胶原蛋白分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SC和PSC的提取率分别为54%±0.18%和78%±0.42%;UV、FTIR及电泳分析结果表明:ASC和PSC具有完整的三股螺旋结构,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分析发现:ASC和PSC含有丰富的亚氨基酸,其含量分别为264.1和276.6残基/1000残基;热稳定性分析表明:ASC和PSC热变性温度(Td)分别为37.5、41.5℃,热收缩温度分别为62.5、70.0℃,证明PSC的热稳定性高于ASC;SEM结果表明:ASC和PSC表面为松散、不规则的纤维网形态;自组装实验结果显示:两者具有一定的成纤维能力,自组装产物的D-周期分别为(68.2±5)nm、(69.3±3)nm,且PSC比ASC的组装速度快。  相似文献   
44.
罗鑫  孙万成  罗毅皓 《食品科学》2022,43(3):161-168
研究牦牛酥油鞘磷脂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组织炎症的调节作用.选取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低脂组、高脂组、鞘磷脂高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1.20g/100g)、鞘磷脂中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0.60g/100g)和鞘磷脂低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0.30g/100g).采用酶联免疫和荧光...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发酵和后熟对牦牛奶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分析了牦牛奶、发酵后牦牛奶和后熟后牦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营养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发酵显著降低了牦牛奶中的乳糖含量(P<0.05),降幅为39.43%;发酵还显著促进了牦牛奶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6.
李洋  赵欣  张玉  王洪伟  索化夷 《食品与机械》2018,34(7):23-28,33
通过对青海地区采集的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共获得48株乳酸菌。以生长旺盛且可用于食品的11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6株菌株在pH 3.00人工胃液中存活率50.00%,2株菌株在0.30%胆盐中生长率15%。其中鼠李糖乳杆菌2016SWU.05.0601为最佳抗性菌株,在人工胃液中存活率为119.53%,在0.30%胆盐中生长率为41.64%。  相似文献   
47.
采集全乳期(6、7、8月)和半乳期(3月)的牦牛乳,牧场海拔范围为2 835~3 719 m。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不同泌乳期牦牛乳中奇数与支链脂肪酸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2 835~3 719 m的不同地区(果洛州、海南州、海西州乌兰县、海北州祁连县)牦牛乳中奇数与支链脂肪酸没有显著差异,在半乳期时,牦牛乳中的奇数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支链脂肪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研究表明,半乳期时(3月)牦牛乳中的奇数与支链脂肪酸含量最高,在全乳期和半乳期,牦牛乳中奇数与支链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牛乳。  相似文献   
48.
刘瑛  梁琪  宋雪梅  张炎  黄绍海 《食品科学》2015,36(19):112-117
用甘肃天祝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别添加嗜温、嗜热和混合发酵剂制作硬质干酪,以pH 4.6-可溶性氮(soluble nitrogen,SN)、12%三氯乙酸氮(trichloroacrtic acid-N,TCA-N)、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和疏水性肽/亲水性肽(S/Q)为蛋白水解度指标,研究3 种牦牛乳硬质干酪在6 个月内成熟过程中苦味和蛋白质降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 种干酪在成熟过程中pH 4.6-SN、12% TCA-N和FA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苦味值与pH 4.6-SN、12% TCA-N和FAA含量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412和0.458。3 种干酪成熟过程中S/Q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同,嗜温发酵剂干酪中S/Q呈现降低趋势;嗜热和混合发酵剂干酪中S/Q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但在这两种干酪中S/Q的变化程度不同,嗜热发酵剂干酪在1~3 个月S/Q略有降低,在3~6 个月S/Q快速增大,而混合发酵剂干酪正好相反。S/Q与苦味值成极显著正相关(r=0.895),S/Q可很好地反映干酪中苦味的强弱。而干酪中苦味强弱与蛋白质降解强弱密切相关,对蛋白降解程度越大的发酵剂制作的干酪越容易产生苦味,其中,嗜热发酵剂对干酪蛋白降解程度最大,混合发酵剂次之,嗜温发酵剂最小。  相似文献   
49.
拉伸细化牦牛毛形态与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伸细化后牦牛毛表面形态与内部结构均发生变化,细度明显变细,且实际细化率远超理论细化率.实验结果表明:牦牛毛拉伸细化后鳞片高度增加,鳞片之间距离增大,纤维截面呈椭圆形,说明拉伸后纤维表皮细胞变长变薄,细度下降明显.纤维拉伸过程中髓质层空腔变得紧密,皮质细胞间质的裂缝一定程度上弥合.晶粒结构趋于紧密完善,纤维密实化,密度增加,拉伸率90%的纤维相比于原毛,密度增加近4%,综合因素导致拉伸后纤维实际细化率超过理论细化率.  相似文献   
50.
不同动物纤维的毡缩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毡缩球法研究了羊毛、马海毛、兔绒、山羊绒、绵羊绒和牦牛绒的毡缩性能.先测量出6种纤维的摩擦因数,然后采用毡缩球法分别测量6种纤维的毡缩性能,分析兔绒与羊毛混纺以及马海毛与羊毛混纺时混合比对纤维毡缩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羊毛和马海毛长度对纤维毡缩性能的影响.得出兔绒与羊毛混纺、马海毛与羊毛混纺时混纺比对混纺纤维毡缩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纤维长度对其毡缩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