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8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314篇
电工技术   258篇
综合类   655篇
化学工业   775篇
金属工艺   342篇
机械仪表   300篇
建筑科学   3524篇
矿业工程   2283篇
能源动力   348篇
轻工业   278篇
水利工程   1078篇
石油天然气   824篇
武器工业   26篇
无线电   4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2篇
冶金工业   291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8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810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602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中对城市埋地钢制燃气管道开展风险评价技术研究,充分考虑钢制燃气管道安全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了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并应用在厦门某中压埋地钢制燃气管道上进行风险综合评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彭正瑞 《绿色环保建材》2020,(3):166-166,169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还会影响到社会建设及经济发展。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但是还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总是要面对围岩稳定性差、进洞难的问题,这始终是制约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要想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保障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在作业中使用恰当的施工技术与加固技术。就目前来看,土方刷坡、预注浆技术等是施工团队在稳固隧道洞口浅埋段时所使用的主要技术,预支护施工技术、锚网喷施工技术等,也是应用于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常用技术。下文主要就这些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探讨了高速公路隧道口洞口浅埋段施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态     
国内特大断面超浅埋市政隧道主体全线贯通2020年11月20日上午,随着深圳东部过境高速连接线工程1号洞最后一段支撑墙顺利拆除完成,北京市市政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该工程02标项目隧道主体全线贯通。该工程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与香港特区隔水相望。  相似文献   
6.
7.
《石油机械》2020,(5):58-64
现有文献对原油在海水中的泄漏扩散规律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VOF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海水流速和油品泄漏速度对海底埋地原油管道泄漏扩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流速增加,原油扩散至海面的横向扩散距离增加,扩散时间延长,海水流速大于1. 5 m/s时对原油在海水中的扩散影响显著,海水流速为0. 35 m/s时原油到达海面的横向扩散距离为12. 688 m;随泄漏速度增大,原油扩散至海面的时间缩短,与泄漏速度为2 m/s时相比,泄漏速度为8 m/s所用时间缩短约;原油在海泥中的扩散范围随着泄漏速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泄漏速度下随着泄漏时间延长,原油在海泥横向和纵向的扩散距离在增长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原油在海泥中所受的横向阻力小于纵向阻力。研究结果可为准确预测海底埋地原油管道泄漏范围及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5,(11):65-67
依据对浅埋煤层开采下压架机理已有的认识,对大柳塔煤矿22103综采面旺采区下开采发生的3次较大范围来压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旺采区上部覆岩在一定的采高范围内存在叠合梁结构,上位悬臂梁与下位悬臂梁失稳的不同周期性是长壁工作面支架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针对平煤股份公司六矿戊8 32010工作面机巷平均埋深700 m、瓦斯原始含量5.12 m3/t,原始瓦斯压力0.52 MPa的情况,开展卸压切顶留巷工作。通过对留巷全过程矿压监测,分析成巷矿压分布规律,将留巷分为动压剧烈影响区、动压缓慢影响区和成巷稳定区三部分,矿压分别来源于超前支承压力和留巷内顶板短悬臂梁失稳。留巷进入稳定区后,随着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等支护设施的撤除,巷道会出现二次稳定过程,主要源于顶板对于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再平衡。切顶留巷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好地解决了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埋地油气管道通过永冻土地带时,由于管内介质与周围的冻土发生了热力作用,使冰土解冻,在管道周围形成融化圈。文章分析了永冻土的特点,建立了永冻土地带土壤传热数学模型:融化圈内外传热方程、管道向土壤和土壤表面向大气所放热量的守恒关系、融化圈界面处土壤温度、相变界面处固相变为液相的传热条件。还建立了埋地管道模型,并以穿过永冻土地带土壤的输油管道为例,分析并计算了各种应力的最大值所在的位置和大小,提出了在永冻土地带减小管道热力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