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水利工程   1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家坞槽潮流特征及潮流流速垂线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家坞槽14号站位连续两个潮次的流速资料表明,该站位的潮流特点为落强涨弱.分析了该站位的潮流特征、各层潮流流速的椭圆分布、潮平均流速分布及其余流特征.拟合了该站位潮流流速垂线分布关系及其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深圳湾为深圳和香港两大都市生产生活污水的主要受纳水域,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前人对深圳湾内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湾内污染物长时期大范围的输移扩散规律的深入研究较少.本文基于EFDC模型建立了旱季深圳湾水动力学模型,从潮余流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深圳湾的水动力特性及水体长期的输移规律.结果表明,根据深圳湾内物质的长期输运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内湾、中湾和外湾三部分,内湾水体混合能力较强,中湾水体的净输移能力较弱,外湾和外海的水体交换强烈,有利于污染物输移出海湾.最后,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技术分析了内湾不同位置污染物的输移路径,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连云港向大型化、深水化发展,进行了大量海岸工程资料的观测和研究。利用连云港海域近年来多次大范围水文测验资料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连云港及南北翼海域潮汐和潮流进行统计分析,从潮汐潮流性质、流速大小和方向平面分布、垂线分布以及余流等角度对潮汐和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连云港和南北翼海域海岸工程开发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MIKE3构建珠江东四口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枯水期各风向下珠江口的水动力进行模拟,分析北风、东北风和东风对河口涨落潮流速、盐度分布、潮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水体的涨落潮流速变化在风的作用下是相反的。北风促进虎门垂向环流的发展,使小潮期垂向净环流出现频次增加且环流强度增大,导致口门内盐水入侵距离增大,垂向平均盐度增大,东北风的影响与北风相似但幅度较小,东风则相反。北风、东北风使东四口门涨潮量减少,东风使涨潮量增加,落潮量的变化则不仅与风向相关,还与河道走向、垂向环流有关,因此4个口门的落潮量对风的响应有所不同。风的持续作用对虎门盐水入侵影响较大,对其他三口门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以2005年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枯水期同步水文测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磨刀门水道沿程测点在半月潮周期内分层余流、分层单宽盐通量与断面单宽盐通量的变化规律.实测数据表明,枯水期磨刀门水道下游底层余流以向陆为主,上游底层余流基本向海;全河段表层余流均向海.对断面单宽盐通量而言,中下游河段小潮阶段为负,大潮阶段为正.由此可见磨刀门水道咸潮是在小潮期上溯,而在大潮期消退.  相似文献   
16.
洋山港海域余流分离和会聚现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玉中  陈沈良 《水利学报》2003,34(5):0024-0029
洋山港海域岛链峡道具有下层水体余流分离现象和会聚现象两个主要特征,它们对峡道内的悬沙浓度分布、底质沉积物分布和海床冲淤均产生显著影响。悬沙浓度在余流会聚区呈现高浓度特征,在余流分离水域具有低悬沙浓度趋势。余流分离和会聚现象使砂质沉积物在峡道西部集结并形成大型沙体,余流会聚现象导致了峡道西部粘土沉积区的形成。余流分离现象是峡道深槽形成的主要原因,余流会聚现象是峡道西部浅滩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洋山港北港区工程将会使峡道西部海床淤浅,东部深槽加深。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结构有限体积海岸和海洋模型(FVCOM)建立象山港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潮流数值模型.该模型水平方向采用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象山港内众多岛屿和复杂曲折的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考虑了湾内水道地形变化剧烈的特点.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象山港内潮流场的时空分布特点,简要分析了余流场的三维特性.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海洋动力特性与泥沙的输移扩散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首先对黄河口潮流、余流、风暴潮等海洋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向与数量,指出黄河口的泥沙在洪枯季节综合的结果是向东北方向扩散,在目前河口海洋动力条件下,有大约40%的泥沙输往深海.本文还提出了选择最佳河口流路入海方向,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提高海流输沙量,稳定河口流路的河口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基于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核电厂液态流出物在受纳水体中的输移扩散问题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潮位、流速及流向与实测水文测验资料吻合良好,可真实反映工程区域的水动力特性;在流场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分析余流变化对核素稀释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余流的增大,浓度场的影响范围逐步向余流方向偏移,对工程区浓度分布的影响显著,应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予以关注。本文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基于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核电厂液态流出物在受纳水体中的输移扩散问题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潮位、流速及流向与实测水文测验资料吻合良好,可真实反映工程区域的水动力特性;在流场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分析余流变化对核素稀释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余流的增大,浓度场的影响范围逐步向余流方向偏移,对工程区浓度分布的影响显著,应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杭州湾水动力特性研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归纳前人对杭州湾流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包含钱塘江河口、长江口及舟山群岛海域在内的大范围(35000km。)数学模型,模拟1981年夏季和1983年冬季全国海岸带调查的大范围同步实测流场。在良好验证的基础上,就杭州湾入射潮波流路、涨落潮流矢分布、等潮位线、余流、盐度分布及无质量标记点迹线追踪等方面,分析、探讨杭州湾流场特性。成果可为更合理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杭州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