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电工技术   267篇
综合类   243篇
化学工业   523篇
金属工艺   228篇
机械仪表   88篇
建筑科学   271篇
矿业工程   151篇
能源动力   71篇
轻工业   382篇
水利工程   100篇
石油天然气   75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1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3篇
冶金工业   288篇
原子能技术   89篇
自动化技术   26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基于四粒子团簇态的可控量子隐形传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提出利用四粒子团簇态传送一个未知单粒子态从而实现可控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发送者对她自己拥有的两个粒子做一次Bell基联合测量,两控制者合作对其两粒子进行Bell基联合测量,接收者在两个控制者的帮助下对其自己的粒子做相应的幺正变换,即可得到要传送的单粒子态,完成可控量子隐形传态.  相似文献   
32.
半导体锗纳米团簇和纳米层的生成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硅锗合金衬底上采用氧化等制膜方式生成零维和二维的纳米结构样品,用高精度椭偏仪(HPE)、卢瑟福背散射谱仪(RBS)和高分辨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R-STEM)测量样品的纳米结构,并采用美国威思康新州立大学开发的Rump模拟软件对卢瑟福背散射谱(RBS)中的CHANNEL谱和RANDoM谱分别进行精细结构模拟,测量并计算出纳米氧化层与锗的纳米薄膜结构分布,并且反馈控制加工过程,优化硅锗半导体材料纳米结构样品的加工条件。我们测量出样品横断面锗纳米团簇和纳米层的PL发光谱。我们在硅锗合金的氧化层表面中首次发现纳米锗量子点组成的几个纳米厚的盖帽膜结构,我们首次提出的生成硅锗纳米结构的优化加工条件的氧化时间和氧化温度匹配公式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拟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3.
基于五粒子团簇态实现四粒子团簇态的概率隐形传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更经济的四粒子团簇态的概率隐形传输,提出了一种利用五粒子团簇态为量子信道的隐形传态方案.基于解纠缠-隐形传输-重构纠缠方法,发送者在发送信息之前对信息态进行一次控制非门操作和投影测量,将解纠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在这个过程中发送者需要进行2次Bell基联合测量和1次单粒子测量,接收者根据发送者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应操作,得出解纠缠的信息态.引入辅助粒子重构原始的未知信息态,信息传输成功的概率为4|a|2,提出的方案可以很好地应对一般窃听方式.  相似文献   
34.
采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对在蓝宝石(0001)面生长的GaN外延膜的漫散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N薄膜中存在缺陷团,其浓度随着穿透位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半径呈相反趋势.基于位错是点缺陷的聚集区,缺陷团优先在位错附近形成的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同时发现电子迁移率随缺陷团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5.
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裂缝分布无序复杂,需充分考虑裂缝网络展布的随机性及非均质性的问题,采用逾渗理论将裂缝网络简化为一随机无序系统,进而对具有团簇行为的裂缝网络的连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网络由各向同性向各向异性转化,连通性先增大再减小;裂缝网络局部团簇效应会影响逾渗阈值,随着团簇效应的增加,逾渗阈值逐渐减小,说明团簇效应可以改善局部网络连通性,损害整体连通性。该方法在塔河A单元开发过程中进行应用,通过井网构建、井网调流势及井组注氮气驱油等方案,单元采收率由15.6%升至20.7%,新增可采储量超过42.1×104t。该研究对于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通道压裂维持高导流能力的前提是支撑剂团完全支撑裂缝,但目前对于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能否完全支撑裂缝尚不清楚。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支撑剂团与地层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在地层闭合压力下的最优铺置间距,即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当相邻支撑剂团间距小于最优铺置间距时,支撑剂团可完全支撑裂缝,反之裂缝部分闭合,导流能力下降。以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为基础,根据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出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排量和地层闭合压力越高,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短;裂缝宽度越大,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长。整个通道压裂过程应提高施工排量,在高闭合压力地层中减小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在低闭合压力地层中应增加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在原子、分子和凝聚态两层次之间出现了原子团簇这一重要的学科领域。本文介绍了笼形团簇材料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笼形团簇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针对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动态参数和行为特性的测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颗粒团运动速度、高度与浓度等多参数同时在线测量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二维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开展颗粒团参数测量,获得了颗粒经测量区造成的光强衰减信号,通过对上下测量单元光强信号进行互相关分析可获得颗粒团运动速度参数;对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根据低频信号极值点时间差及运动速度测量结果,得到颗粒团高度参数;同时根据光强衰减程度计算颗粒团的浓度参数。由此实现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运动速度、高度与浓度多参数同时在线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在典型工况下,提升管中心区域颗粒团运动速度较为稳定,平均速度为3.81 m/s,近壁面区域颗粒团运动速度有较大波动且出现负值,平均速度为0.65 m/s;中心区域颗粒浓度较近壁面区域小;中心区域颗粒团高度主要分布在20~40 mm区间,近壁面区域颗粒团高度主要分布在30~60 mm区间。这为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的形成、结构及其运动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39.
在海洋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降雨(雨团)通常能引起依赖于雷达频率和极化的形状不规则的亮暗斑状图案,影响着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正确解译。基于C.Melsheimer的双极化仿真方法,首次对海洋雨团C、X波段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归一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补充了双极化仿真的不足,更加全面地揭示了海洋雨团合成孔径雷达回波在不同波段不同极化下的特点,有助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正确解译和降雨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40.
大直径直拉硅单晶中的空洞型原生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洞型 ( Void)原生缺陷在大直径直拉硅单晶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本文在论述大直径硅单晶中 Void缺陷基本性质的同时 ,详细综述了这类缺陷的控制方法以及它与轻元素 (氧、氮、碳、氢 )杂质的相互作用 ,并简要讨论了关于 Void缺陷的研究方法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