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214篇
综合类   66篇
化学工业   150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59篇
建筑科学   359篇
矿业工程   57篇
能源动力   296篇
轻工业   94篇
水利工程   283篇
石油天然气   6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0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5篇
冶金工业   83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7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宁南山区对春玉米生长及其土壤水分的影响,在宁夏彭阳县对三种不同秸秆覆盖处理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措施下春玉米的生长状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方式可使春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等指标得到显著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性能增强,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增产增效明显;与传统方式相比,整秸秆覆盖可使春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5%及16.5%。  相似文献   
32.
对四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速率以及代谢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在四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之间差异不明显.且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从初级阶段到次生林阶段逐步增大,从次生林到成熟林阶段明显减小;土壤呼吸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四种植被类型间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在次生林中最低,为0.44 mgg-1 h-1,万熟林地中最高,为1.01 mgg-1 h-1,表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次生林较高,成熟林地较低.  相似文献   
33.
通过研究国内某老旧大型数据中心的运营现状,从有效节能角度提出传统大型数据中心适用的常规节能技术以和AI节能技术方案,通过案例分析测算证明可有效提升精细化运维管理水平和实现全生命周期内年均PUE明显降低及电费大幅节约。针对市电容量、供冷容量及机房场地资源有富余情况,从创收角度提出了新增机柜的挖潜方案。最后指出,对老旧大型数据中心应积极推行按需供电、精准供冷和积极挖潜创收方案,有助于提升项目整体收益且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34.
《电脑迷》2008,(7):30-30
45nm工艺的Penryn处理器发布后不久,Intel又火速开始了新一代处理器的研发,预期在2008年下半年现身的Nehalem架构处理器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5.
《中国橡胶》2007,23(5):17-1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最近强调,“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36.
文章在紫花苜蓿不同调亏灌溉试验条件下,通过对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分枝数茎粗、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益的测定分析,进而提出缺水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注重提高水分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37.
不同灌溉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岔路河镇灌溉试验站水稻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求作物产量与水分的定量关系,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满足节水增产双重目标的灌溉管理模式,得出控制灌溉能够提高农田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了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获得了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适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8.
张芊  任理 《水利学报》2012,43(3):354-362
在就禹城试验站对根系层水质模型(RZWQM)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和标定的基础上,模拟了1960—2005年该试验站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并将模拟的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与禹城市农业统计年鉴显示的 1985—2005年的产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标定后的RZ?WQM能够较好地模拟夏玉米产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3.3%),可以模拟冬小麦产量在年际间的变化趋势(平均相对误差-54.2%)。针对所设计的9 种节水省氮的灌溉与施氮方案开展了多组情景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较好的情景是:冬小麦在播前、拔节和开花期各灌溉75mm的水;夏玉米当平水年和丰水年时在播前灌溉一次56mm的水,当枯水年时在播前和抽穗期各灌溉84mm的水,当特枯水年时在播前和抽穗期各灌溉111mm的水。冬小麦在播前和拔节期分别施氮77.7kg/hm2 155.3kg /hm2,整个生育期施氮量为233kg/hm2;夏玉米在苗期(播后5d)和大喇叭口期各施氮70.7kg/ m2和141.3kg/hm2,整个生育期施氮量为212kg/hm2。这样优化的灌溉与施氮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氮利用效率,即: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的粮食产量为10302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40kg/m3、氮肥偏生产力为23.2kg/kg。  相似文献   
39.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灌溉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灌溉技术下,耗水量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为湿润灌溉最高,浅湿灌溉次之,常规灌溉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湿润、浅湿、常规灌溉差异显著;净效益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差异显著;与常规相比,湿润灌溉和浅湿灌溉的净收益分别提高了16.7%和16.2%.  相似文献   
40.
魏邦记 《水利天地》2012,(12):18-20,37
黑龙江省现有大型灌区35处、中型灌区300处、小型灌区7900多处,以全省20%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省粮食总产的40%,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传统的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是以灌区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为主导,强调多引水、多灌溉,但这种以工程水利为主导的灌区建设往往过度重视灌排工程的输配水效率和灌排能力,忽视了灌排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许多灌区存在盲目扩大灌溉面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