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255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285篇
矿业工程   166篇
能源动力   30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350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东北季冻区灌渠渠底土冻胀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8):145-148
为研究东北寒区频发的渠道冻胀问题,针对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灌渠渠底冻胀情况,将其简化为一维冻胀模型,设计并制作了符合一维冻胀工况的试验装置,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渠底土冻胀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冻胀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冻胀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且在-40℃时(其他因素不变)法向冻胀力最大,为1.49MPa;含水率影响也比较显著,冻胀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升高,但当含水率超过18%时冻胀力略有下降,含水率为18%时(其他因素不变)冻胀力最大,为1.45 MPa;当含水率为14%、平均冻胀温度为-40℃、预加压力为1 kN、土样孔隙率为62%时,冻胀力最大,冻胀最明显。  相似文献   
32.
基于考虑有限深度土体运动的Winkler地基梁理论,建立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上有限长梁的横向运动方程。利用模态叠加法求得移动荷载作用下有限长梁动力响应的解析解,进而以移动荷载离开时梁的响应为初值,采用分离变量法求得有限长梁自由振动的一阶近似解;通过数值计算和参数分析,揭示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有限深度Winkler地基上简支边界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地基深度、地基黏滞阻尼系数和荷载移动速度等对有限长梁受迫振动阶段和自由振动阶段动力响应的影响,全面揭示有限深度土体运动对临界速度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地基深度显著降低了临界速度,且弹性地基黏滞阻尼明显延长了自由振动衰减时间;荷载移动速度加剧了有限深度弹性地基与其支承梁的相互作用效应,系统振动的幅值和响应周期均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3.
挡墙后土体填筑现大多采用分层填土碾压的技术,而现有的规范中却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计算此工艺下挡墙上的土压力。对碾压施工工艺下,各层上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发现土体水平变形是上层小、下层大,其位移和变形的特点与墙体绕墙顶转动模式(RT模式)相似,而且靠近墙体的土体可能出现上实下虚的状况。根据绕墙顶转动模式下士压力的室内试验研究成果,给出了分层填土碾压条件下作用在墙体上的土压力分布形式:上下两部分土压力较小,中间土压力较大,且呈拱形分布。为了检验实际工程中的土压力情况,通过工程实例对上述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发现它与工程实测结果完全吻合。基于安全和实用的考虑,建议用静止上压力来作为分层填土碾压条件下的挡墙上土压力。  相似文献   
34.
工程实践证明,基坑安全与基坑降水密切相关,为摸清基坑降水与基坑安全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原位测试工作,以大量的同步地下水位监测、承压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数据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构建起了无截水措施情况下基坑降水后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和土体承载能力变化的经验数学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5.
海洋立管-海床土体接触作用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悬链线立管(SCR)与海床土体的接触问题会使立管疲劳寿命急剧减少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引入包含土体吸力效应的简化帽盖型P-y曲线,据此利用等效弹簧单元模拟土体并建立了立管与弹簧的有限元接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立管竖向位移荷载和土体吸力最值下管道形态和弯矩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着陆点(TDP)位置和着陆区(TDZ)深度与土体受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立管弯矩在着陆点处变化最剧烈,在其两侧分别达到正负弯矩峰值,同时土体在相应位置出现吸力和承载力最大值,着陆区以后管土各变量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36.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和FLAC3D建立的学习样本以及测试样本,通过工程现场获取的地铁站深基坑支护体系位移信息,在总结分析基坑变形受力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对地铁站深基坑变形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确定待反演土体力学参数,然后建立BP神经网络理论反演的参数同支护结构位移间潜在的映射关系。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功能实现地铁站深基坑土体力学参数反分析是较为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王新建 《中华建设》2013,(6):172-173
在世界环境不断恶化、地质灾害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地质环境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岩石工程地质环境的勘探,及时采取相应的勘探技术和防护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  相似文献   
38.
为开展泥石流的防治与预测,根据泥石流的形成特点,设计泥石流的启动装置,模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本试验设计了7组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土体厚度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以及泥石流启动与水流流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坡度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坡面流水、入渗失稳、下滑流态化的模式;松散土体越厚,需要的水流流量越大,越不易产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墙后有限土体的破坏模式及位移特征。对墙后土体梯形滑动楔体进行分区处理,分别采用薄层单元法建立了极限状态土压力强度一阶微分方程,导出了有限土体极限土压力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土压力的非极限状态与极限状态的关联性,建立了土体位移与土压力的关系式,提出了考虑土体位移非线性影响的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围护结构挠曲变形等非线性位移对土压力发挥的影响,且参数简单物理意义明确。与试验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相比规范方法更接近于实测值,可供相关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40.
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在处理一些科技前沿问题上逐渐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微生物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可以改变土体微观结构从而改善其工程性质。本文综述了基于MICP(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precipitation)的土体加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从理、化、生角度较系统地总结了微生物对碳酸盐沉积的作用及改性机理,比选了几种常见的MICP方式,指出了微生物在土木工程中巨大的应用前景及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比了传统地基处理方式与微生物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