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76篇 |
免费 | 1880篇 |
国内免费 | 67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1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564篇 |
化学工业 | 1568篇 |
金属工艺 | 520篇 |
机械仪表 | 195篇 |
建筑科学 | 4943篇 |
矿业工程 | 9175篇 |
能源动力 | 352篇 |
轻工业 | 407篇 |
水利工程 | 2493篇 |
石油天然气 | 6353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1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27篇 |
冶金工业 | 3786篇 |
原子能技术 | 247篇 |
自动化技术 | 4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9篇 |
2023年 | 1011篇 |
2022年 | 1386篇 |
2021年 | 1767篇 |
2020年 | 1339篇 |
2019年 | 726篇 |
2018年 | 407篇 |
2017年 | 584篇 |
2016年 | 787篇 |
2015年 | 1027篇 |
2014年 | 2050篇 |
2013年 | 1687篇 |
2012年 | 2009篇 |
2011年 | 1876篇 |
2010年 | 1517篇 |
2009年 | 1535篇 |
2008年 | 1811篇 |
2007年 | 1330篇 |
2006年 | 1207篇 |
2005年 | 1184篇 |
2004年 | 933篇 |
2003年 | 1033篇 |
2002年 | 866篇 |
2001年 | 797篇 |
2000年 | 552篇 |
1999年 | 447篇 |
1998年 | 408篇 |
1997年 | 444篇 |
1996年 | 377篇 |
1995年 | 360篇 |
1994年 | 351篇 |
1993年 | 277篇 |
1992年 | 254篇 |
1991年 | 280篇 |
1990年 | 242篇 |
1989年 | 28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前人的研究资料和对油砂钻孔岩心的详细观察及测试数据,对黔南坳陷凯里油砂矿进行了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油砂矿的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凯里油砂为多层分布,厚度变化大,砂岩以方解石胶结为主,有效面孔率为1.0%~8.0%,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为1.0%~7.0%,渗透率为0.01×10-3~1.20×10-3μm2,整体属低孔低渗储层;抽提物组分碳同位素具典型海相原油特征,局部倒转明显;油砂矿的成矿模式为加里东期形成的背斜型古油藏遭受改造,后期再次埋深再成藏,至燕山期强烈抬升剥蚀,储层中的油气遭受降解、氧化,形成"古油藏破坏型"沥青质油砂矿。 相似文献
992.
靖边气田下古生界马五1+2气藏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孔特征,主力储层马五13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且小幅度构造变化快.水平井地质导向面临小层判识难、地层倾角预测难、气层追踪难、控制轨迹难等“四难”问题.综合运用现场录井、钻井资料,根据目的层上下部地层接触关系,确定了5处靶点调整时机,4种入靶地层对比方法,3种水平段轨迹控制方法,保证了薄储层水平井精确入靶,提高了水平井有效储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993.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南部地区有效砂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和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为确定该区块总体低渗透背景下相对高渗透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优选出天然气相对富集区,在综合利用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获得的地震、地质、测井、钻井以及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相控条件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包括单砂体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其中物性参数模型又包括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气饱和度模型),对该区块南部地区大面积低渗透、低丰度背景下有效储集砂体的展布规律及井间储层参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该区块有效储层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西部,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主,其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明显,以河道砂为主的有效储层孔隙度明显高于其他岩性储层;②相对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在侧向上和纵向均被相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所分隔,孔隙度、渗透率井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94.
地质体中高丰度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成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在地质体中广泛分布于烃源岩与原油中,是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具有高丰度重排藿烷类的烃源岩和原油研究成果屡见报道,但其来源与成因尚不清楚。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从沉积有机质和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分离、富集、纯化以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入手,结合高丰度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古生物学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地质体中高丰度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成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995.
文章记述了20世纪70年代改变大庆油田地质工作面貌、引领勘探开发不断深入发展的一次地质认识的重大突破,即通过深入的岩相古地理研究,确认"大庆油田从沉积学上讲,是大型湖盆河流—三角洲型沉积相"的新论断,推翻了传统的"泛湖论",使人们耳目一新,破解了油田生产中出现的诸多矛盾。文章全景式地解析了这一事件形成、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原因,介绍了据此理论形成的一整套动静结合、细分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在大庆油田,乃至全国许多油田开发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以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利用区域地质、地震以及钻井资料,对澳大利亚南缘Otway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早期裂谷、晚期裂谷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3个演化阶段,发育2套证实的生储盖组合,第1套下白垩统河流—湖泊相Crayfish生储盖组合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陆内裂谷带,油气发现集中在Penola坳陷;第2套下白垩统三角洲—滨岸相Shipwreck生储盖组合主要分布在南部的边缘海裂谷带,油气发现集中在Mussel地台和Shipwreck凹陷,已发现油气绝大部分来自该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997.
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着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碳酸盐岩薄储层,采用水平井钻井工艺能最大限度地揭示储层、提高单井产能,但如何才能主导水平井轨迹在薄储层中钻进却一直是地质导向工作的难点。在川渝地区第一口地质导向井(M-24井,其目标储层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11针孔状白云岩段)的钻进过程中,鉴于随钻测井仅能提供随钻伽马数据,储层的判别须以录井参数为主导,而目前录井储层评价方法欠缺,故有必要对此开展研究。首先对能作为储层有效判别依据的录井参数进行了综合研究,优选出岩屑、钻时、气测值、自然伽马等参数作为储层有效判别的依据;在准确识别出正钻地层岩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钻资料(钻时和气测值),进一步对储层进行识别与划分,并在随钻评价过程中,及时利用录井解释结果提供导向决策,引导水平井在储层中钻进。最后,将随钻录井评价结论与钻后测井解释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结论基本一致,仅在储层段顶底深度略有差异,证实了随钻录井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含气页岩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页岩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露头调查、钻井岩心观察、老井资料复查,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现场解析测试等手段,系统开展了延长组含气页岩段展布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等地质特征分析,明确了该区中生界含气(油)页岩的主要赋存层段为延长组长4+5、长7、长9段,其中长7段页岩品质条件最好;延长组湖相页岩分布面积较广,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有机碳含量高、分布差异性大,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值与海相页岩相当。在地质评价基础上,以含气泥页岩段作为评价单元,采用体积法计算出长9段含气页岩段的地质资源量为0.414 5×1012 m3,长7段为1.150 6×1012 m3,长4+5段为0.255 1×1012 m3;其中长7段资源量占延长组总资源量的63%,可作为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优先选择层段。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气资源量巨大,是未来值得重视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00.
2013年2月25日,新疆煤田地质局在阜康白杨河西部的5口煤层气井全部开始产气。至此,新疆奏响了开发利用煤层气的序曲。新疆是煤层气资源富集区,预测埋深2 000m以浅煤层气总资源量达9.5×1012m3。2012年,新疆煤矿瓦斯抽采总量为7 302×104m3,抽采率为53%;瓦斯利用量为229.66×104m3,利用率只有3%。2010—2012年间,新疆煤田地质局在阜康白杨河西部原有2口井的基础上,增加了3口井,形成了煤层气开发小井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