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61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22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9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49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1喷钙脱硫成套技术简介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进行中间试验的烟气脱硫方法比较多,总体上可以分为3类:即以吸收剂水溶液洗涤烟气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剂浆液喷雾吸硫及干燥的半干  相似文献   
72.
基于多级增湿和分级冷凝原理,设计搭建了一台新型利用太阳能的多级增湿海水淡化装置,实验研究了喷水温度、不同的空气循环方式、分级冷凝对系统产水率和热耗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分级冷凝和多级增湿技术,系统产水率提高了25%~50%,产水热耗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73.
基于空气增湿-除湿海水淡化技术,采用热海水与空气逆流对喷的空气加湿器,设计了结合太阳能集热器的小型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具有很好的加湿效果,出口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98%以上。当喷水温度为60℃、空气流量为11.8 L/s时,该小型海水淡化装置产水率可达3.42 kg/h。  相似文献   
74.
高盐废水在废水中属于极难处理的一类,对环境危害极大。为了高效处理高盐废水,设计了一种直接接触的曝气式增湿除湿蒸发工艺,并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工艺进行模拟。通过实验验证发现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最大偏差不超过10%,确立了模型的可靠性及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为降低曝气式增湿除湿蒸发工艺的能耗,对曝气式增湿除湿蒸发工艺进行多工况模拟。结果表明,蒸发速率随溶液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型增长,随盐度的增大而减少。冷凝效率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初始内部冷却水量的升高而升高。增湿除湿系统造水比随着溶液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能量消耗比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造水比为1.79,最小能量消耗比为0.77。根据造水比和能量消耗比得出系统最佳工作范围:溶液温度为60~80℃,冷凝温度为20~40℃。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黄土塬地区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系,选取庆阳市西峰区某建筑场地土样,对其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黄土固结试验研究,讨论了湿陷系数与压力、初始含水率及初始结构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浸水压力作用下,湿陷系数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基本呈现递减趋势;高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强,低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弱;黄土结构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且在含水率增大初期,黄土结构强度降低速率较大,后期速率减缓;黄土湿陷前后土体的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较稳定的次生结构。  相似文献   
76.
 用非饱和土三轴剪切渗透仪,在等向应力条件下对原状黄土进行增湿–加载,加载–增湿及加载–增湿–加载3个系列加载增湿路径试验,分析吸力对压缩变形和加载屈服特性的影响,探讨增湿时应力对变形及屈服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单线法及双线法的试验结果对比,确认原状黄土的增湿体积变形与加载增湿路径有关,加载及增湿屈服线不具有唯一性,进而提出等向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弹塑性体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吸力及应力分别对屈服前压缩及增湿变形特性指标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屈服后的指标皆有明显的影响;单线法与双线法确定的增湿体积变形皆随应力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峰值点处应力与吸力丧失程度及加载增湿路径无关,且近似等于天然状态土样的初始屈服应力;增湿变形与加载增湿路径有关,单线法的值比双线法确定的值小,差值随增湿程度增大而减小,增湿至饱和时2种方法确定的湿陷变形近似相等。对于相同的塑性体应变,吸力减小屈服线位于加载屈服线之下方,二者随塑性体应变的增大而耦合联动扩大。提出的弹塑性体变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吸力下的压缩变形,比采用唯一加载湿陷屈服线的模型更好地预测不同应力下增湿变形。  相似文献   
77.
 用改装的非饱和土直剪仪在无应力及净竖向应力作用下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分级增湿试验,测量增湿过程中变形及吸力的变化,分析增湿前孔隙比(无应力时)及净竖向应力对增湿时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及持水特性的影响,探讨无应力与净竖向应力作用时增湿持水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力水耦合作用下孔隙比与吸力关系的表达式及以饱和度与吸力关系表征的持水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力水耦合作用下,孔隙比与归一化吸力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反映净竖向应力对持水特性的影响。无应力及净竖向应力作用时,只要孔隙比相同,则饱和度与吸力间关系相同。吸力小于阈值时,增湿前孔隙比和力水耦合作用所致孔隙比的变化对含水率与吸力间关系皆有较大影响;大于阈值时,几乎没有影响,且可用同一幂函数描述,据此提出考虑孔隙比变化的修正V-G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无应力及净竖向应力作用时湿陷性黄土的增湿持水特性,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8.
《动力工程学报》2013,(2):135-140
基于Simple算法和k-ε模型,采用MRF模型处理风机模型,并综合两相流、传热传质理论,对某600MW直接空冷机组的一个单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喷雾增湿对空冷凝汽器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MRF模型处理风机后,单元内空气旋转上升,空气流场和换热器表面温度场分布更接近实际情况;喷嘴距风机栈桥中心线3.5m、距风机导流筒出口平面高度1.6m,喷雾方向在xy平面与y轴正向夹角210°、喷嘴压力为0.8MPa、喷嘴孔径为0.4mm时,凝汽器压力降幅最大,为8.97kPa.  相似文献   
79.
1 高效电除尘器主要创新点 1.1 独立悬挂式电场 新型干法窑窑头热烟气进电除尘器的温度最高可达400℃,窑尾烟气如不经增湿塔处理或增湿效果不佳,其温度也达350℃.这首先对电除尘器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80.
我集团自1998~2007年建设的熟料生产线,回转窑窑尾废气系统均采用的是德国鲁奇技术的BS780、BS930静电除尘器,由于其能够处理较高温度的烟气、运行阻力低、日常维护量小、维修费用低及其除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