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3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电工技术   38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93篇
化学工业   140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94篇
建筑科学   1554篇
矿业工程   1138篇
能源动力   131篇
轻工业   134篇
水利工程   2743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3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1篇
冶金工业   105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35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777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场顶板大面积垮落引起的飓风冲击灾害是非常严重的,经常造成设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等突发性事故.以神华集团神东矿区的开采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采场顶板垮落所伴随的飓风灾害,建立了顶板-空气冲击耦合模型,讨论了差分数值解法.借助数值解,分析了飓风发生过程中采场顶板高度对采场风速与巷道飓风速度的影响变化规律.得出采场顶板飓风灾害理论预测公式以及采场顶板高度大,飓风风速越大,冲击破坏性越严重的结论.该项研究成果,对高产高效地快速推进工作面的采场顶板大面积垮落的飓风灾害防治与防灾工程设计有学术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的工程活动尤其是削坡建窑引发的黄土崩塌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陕北黄土高原人为因素引发的小型黄土崩塌灾害的形成环境、发育类型和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3.
采用全省81个站夏季6-8月气温、降水资料,计算变异系数;进行正态化处理,计算Z指数。确定重旱轻旱?重涝轻涝和降水、温度指标,求出发生概率结果进行灾害3级区划,即重?中?轻区划。另外进行了全省主旱区和主涝区区划,并提出了7点对策。  相似文献   
84.
泥石流危险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本文就其单沟预测方法与区域预测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其发展方向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城市灾害的特点及防灾避难场所的要求,提出了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概念和功能;探讨了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了统筹规划、改建优先、平灾结合、分布均匀、可达性强的设计原则,并对建立城市防灾园林网络、规划指标、配套设施、规划设计要点和防灾植物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为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研究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6.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认为: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达28×108 m3,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流域微地貌突变特别是严重的沟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的增大;强烈地表扰动和毁灭性、大面积毁坏植被,改变了地表水入渗、产流和汇流条件,利于侵蚀和洪峰形成.这些流域状态的巨变,构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组合.从而,导敛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震后泥石流活动的主要特点有:泥石流沟谷数量增加,大量震前被判定为非泥石流沟的流域暴发了泥石流;激发泥右流的临界雨量明显降低泥石流暴发表现出明显的高频性与群发性;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10%~30%,原来定性为稀性或过渡性的泥石流沟转化为过渡性或粘性泥石流沟;泥石流流量普遍增大,大致可增加约50%~100%,现有规范中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小,需要修正.震后泥石流演变趋势为:活动强度由急剧增强的突变转为逐步减弱,期间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第1个泥石流活跃期可能会持续约15年左右;泥石流形成将由降雨控制型逐步转为松散土体控制型;一些松散土体丰富且尚未发生泥石流的面积大于5 km2流域,将是未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源.针对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演化趋势和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判识潜在泥石流灾害,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改进泥石流规模计算方法,适应震区超常规模泥石流防治需求;重新确定泥石流预警报的临界雨量指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7.
地震灾害对山洪的形成特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破坏了已有的初步监测设施.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进行"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四川省"5·12"地震后的相关规划、设计、建设,特别是在传感检测、通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关键技术和作者在该项目的多次评审中感到的主要问题,就至关莺要的方面,提出了几点考虑.主要包括:防汛经验总结和模型的建立、SCA-DA系统的建立和要求、GIS平台、系统架构(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集成开发)、高效工作流平台、局域网和通信系统等方面.并希望通过讨论,对山洪防汛预警系统的建设从概念上、系统上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从而不断地减少建设中的方向性错误,保证相关工程的顺利完成.并使该系统能在防汛预警工作中发挥充分的、最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矿井冲击地压特征,结合平煤四矿丁5,6煤层阐述了煤岩冲击倾向性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在丁5,6煤层中选取了一些特征点,结合开采条件对这些特征点进行赋值,最后运用科学绘图软件绘制了丁5,6冲击动力灾害危险区域划分图,从图中可看出大部分区域为弱冲击倾向,在西翼19160和19180间的窄煤柱区域由于受到两侧采空影响,应力集中很高,具有强冲击倾向,在煤层合并线及煤柱拐角处以及上山煤柱边缘具有中等冲击倾向,为矿井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据介绍,各种立体交错的道路网络为上海的城市运行提供了强大支撑,地下通道的防汛安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一旦遭遇暴雨等灾害天气或发生突发事故,地下通道如果产生积水,将会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最新建成的外滩通道,  相似文献   
90.
基于突出和冲击地压的主要区别——瓦斯参与程度的不同,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利用瓦斯气体密封系统,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有效围压为0)瓦斯对煤体冲击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鉴别非典型动力灾害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瓦斯的存在,降低了煤体的冲击倾向性,实验所取煤样在瓦斯压力为0时具备弱冲击倾向,而在2MPa时已无冲击倾向性;但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几率则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