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8篇
化学工业   14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18篇
矿业工程   30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300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顺利开展城市河道污染整治工程,有效控制河道底泥引发的二次污染,研究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并分析其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台州安溶泾河道底泥检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底泥重金属含量、污染状况、空间分布、生态风险等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底泥中Cu、Zn、Pb、Cd这4种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72.
为有效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进而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水华,提出以镧改性膨润土(Phoslock®)为修复材料的底泥原位修复技术。通过多因素作用下的静态、动态模拟试验,同时结合现场水体治理工程的实际应用及跟踪监测,首次分析、研究镧改性膨润土的应用对底泥中不同形态磷转化和固化的效果以及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为类似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hoslock®用量为0.5kg/m2时,上覆水中正磷酸盐质量浓度在10d内降至0.02mg/L,即使在厌氧和高pH值(pH=9.0)条件下,底泥抑磷率也能达到98.3%,底泥释磷速率为-8.20mg/(m2·d)(负值代表Phoslock®对磷的吸附),底泥中的活性磷逐渐被惰性化为稳定态磷,现场监测结果与室内模拟试验取得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3.
采用批提取实验n)atchexperiment),利用柠檬酸溶液、酒石酸溶液、聚天冬氨酸溶液及EDTA溶液依次淋洗受重金属污染的苏州河底泥。分析不同溶液在不同浓度下其淋洗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浸提率,优化重金属淋洗试剂及其相应的浓度。结果表明,柠檬酸溶液、酒石酸溶液和EDTA溶液对底泥重金属均有显著的淋滤效果.其中.柠檬酸溶液的淋洗效果最好,其浓度为0.75mol/L时,对不同重金属的浸提率均在90%以上。聚天冬氨酸溶液对重金属的浸提能力相对较差,对底泥中的Cu淋洗能力较强,但浸提率亦不足60%。聚天冬氨酸对碳酸盐态重金属有较好的淋洗效果.酒石酸淋洗可去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74.
某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地质累积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桥河流域进行环境调查,采集了底泥样品,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河流底泥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汞的地质累积指数为-1.01~2.39,76.92%采样点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铅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07~2.19,3.85%采样点达到Ⅲ级,属中度污染到强污染,65.38%采样点达到Ⅱ级,属中度污染;镉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32~1.55,30.77%采样点达到Ⅱ级,属中度污染,50.00%采样点达到Ⅰ级,属无污染到中度污染;铬、砷基本没有污染;铜、锌地质累积指数平均值为0≤Igeo<1,达到Ⅰ级,属于无污染到中度污染;汞、铅的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5.
针对福州市晋安区5处物理化学性状不同的代表性内河河道底泥,进行了颗粒分析、黏土矿物成分、界限含水率、烧失量、总氮总磷和重金属测定试验,结合收集的相关文献数据,系统分析了底泥物理–矿物成分与污染物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河湖库底泥中的污染物不仅与污染源相关,也与底泥颗粒级配和黏土矿物成分有关;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重金属含量与底泥中细颗粒含量的相关性较高,黏粒中的蒙脱石黏土矿物吸附和贮存污染物能力较强;底泥中有机质含量与总氮、总磷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用泥鳅进行长期暴露试验来评价河流底泥重金属的毒性及生物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死亡率和血红细胞变异程度确定底泥重金属的毒性,利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将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r的可给状态含量和泥鳅体内的重金属累积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较好的相关性.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增加,死亡率增加,血红细胞变异程度加大;用泥鳅作底泥重金属毒性及生物有效性的指示生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提出了高原湖泊污染底泥特征值的数学模型,利用多边形内插法计算污染物总量及各类污染元素,以等值线法全面表达污染底泥的三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疏浚实践基本吻合,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针对兰坪铅锌矿的开发带来水体污染的现实,对表层底泥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沿河流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底泥中重金属以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米, 为较强的离了键结合态,在氧化还原电位正常及水中有足够氧时不易释放,但当水中溶氧减少或水中PH值减少时将会引底泥中重金属释放,造成水体污染,因此,提出沿河各污染源必须控制耗氧物质及酸性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79.
结合层次分析法模型和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式,提出一种新的评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方法.该评价方法同时考虑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环境敏感性及污染模糊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弥补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等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兼顾上述特征参数的不足.利用新方法对2010—2017年滇池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远高于外海,是滇池最大的内源性污染源;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CdZnAsCuPbHgCr,草海底泥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并持续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80.
在湖泊的富营养化污染过程中,氮起到重要作用,湖泊底泥是氮的载体.对马鞍山雨山湖底泥中凯氏氮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在垂直分布上,凯氏氮含量随底泥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出现"陡降型"和"缓降型"2种类型.在水平分布上,不同样点凯氏氮含量也不同.表层泥中TKN含量高低受水体运动及水生植物的影响;中下层主要受沉积底泥厚度的影响.底泥中颗粒大小与TKN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大颗粒含量越大,TKN含量越高.底泥间隙水中TKN含量大于水体中TKN含量.底泥疏浚必须确定合理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