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7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局势相对平稳,经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大学中的建筑系作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的肇始,不仅折射出西方建筑史理论对国内的影响,也是国内对传统建筑研究进展的直接反应,代表了民国时期国内建筑史发展的思想轨迹和指导方向。因此,本文以对建筑史课程演变有着本质影响的学制编排、教师队伍、授课内容为主要资料,尝试揭示民国时期建筑史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和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72.
王为 《建筑师》2023,(4):103-108
安德鲁·里奇2010年的著作《什么是建筑史》探讨了建筑历史编纂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当代境况。本文对书中涉及的建筑史的起源、框架、材料、应用等主题进行梳理并解释,并由此聚焦于其中关于“学科性”的讨论;再结合文化史等其他历史学分支的跨学科趋势,进一步指出“内部史”与“外部史”两种范式之间的深刻分歧正带给建筑史研究同样的挑战与启示,而这也是如今专业史写作亟待回应的方法论难题。  相似文献   
873.
魏筱丽  罗薇 《建筑师》2023,(4):48-53
陈其芬与梁思成同年出生,与华揽洪同校,却经历了与他们极为不同的人生。作为广东华侨的儿子和建筑工程师,陈其芬生活在硝烟纷飞的二战时期和紧张复杂的冷战时期。虽然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在越南和柬埔寨度过,但他始终坚持爱国理想,参与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共建筑建设。他在柬埔寨王国与旺莫万利的合作可谓新中国时期外交政策与华侨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显得甚为渺小,但陈其芬的经历却可引发出多条发人探索与思考的宏观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874.
城市工业建筑起源及历史文脉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自晚清时期遭受外来势力的入侵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经清政府、北洋政府、伪满州国政府的统治酝酿着工业文明的形成,呈现出现代化城市的征兆,其工业建筑亦具有遗产价值。基于对19世纪末至今沈阳工业建设发展史的梳理,研究近现代沈阳工业建筑的思潮、风格、形式与结构流变,以期为了解近现代沈阳工业建筑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完善并继承沈阳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5.
876.
877.
878.
879.
赵琳  黄环宇 《新建筑》2023,(2):86-90
以第四届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对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近二十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基于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建构了中心视角下的建筑口述史、乡土建筑口述史和口述史方法应用的论述框架,并简述其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口述史在两种不同倾向建筑史研究中的发展情况、各自的特点及整体方法应用上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后续该方法在建筑学中的研究提供思路启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0.
王为 《新建筑》2023,(2):150-156
以“建筑通史”课程的教学实验为基础,探讨一种帮助学生通过体会绘制与时间有关的模型或图像来理解抽象的历史编纂学要素的教学法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针对建筑史叙事中的“时间”概念作出分析,通过“年表”或者“分期”呈现的知觉形式揭示它们背后蕴涵的历史意识,并以此检视“现代性”观念下塑造的线性“时间模型”的复杂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