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0前言温州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得到了超常的发展。极富经商意识的温州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屡创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政策;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制;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第一个开展社会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许多地方根据《水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有偿转让、招标拍卖水力资源的做法,为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走出了一条新路,促进了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水资源有偿开发使用,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有利于缓解开发资金紧缺的矛盾,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有利于防止资源转让中的腐败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同时,水资源有偿转让给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开发利用,必须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管,以减少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技术市场的调研方法与合作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阳市的水实现地区跨越来到义乌市。从此项水权交易的双赢之举产生了对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请看《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浅议》。  相似文献   
15.
16.
速览     
浙江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可有偿转让从2009年1月1日起,逐步推进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偿使用和转让。在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同一流域内,依法有偿取得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后,通过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等措施节余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可以依法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17.
赵国来 《化工质量》2009,(11):89-91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是一种国际上较流行的项目融资方式。它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化工矿物与加工》2002,31(11):38-38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南京市将不再采用行政性审批授予企业采矿权 ,而通过市场配置矿产资源 ,实行采矿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长期以来 ,南京采矿权大多实行行政审批授予 ,企业只需交纳少量费用 ,就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 ,致使国家所有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对此 ,南京将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从现在开始 ,到期的采矿许可证 ,一律不再延续 ,由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回后 ,按照有关原则与规定实行有偿转让。目前南京市国土局已在六合区进行采矿权招标、拍卖工作试点。与此同时 ,该市还认真做好禁采工作 ,对禁采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21世纪水资源很可能成为中国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因此,精心利用、开发和配置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自然的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的供求不平衡;或者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原有的水的供求均衡被打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水权转让,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配置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势在必然.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垄断水资源的配置②,水被看作公共产品,而非商品,地方不具有配置水资源的权利和激励,由此导致水资源的配置效率极其低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鼓励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各地积极进行探索.但是,由于面临着众多的理论、体制和政策问题的困扰,改革的步伐不快.本文以国内首例水权转让即浙江省东阳和义乌两市之间有偿转让部分用水权为案例,解析其内含的水产权基本理论,为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率先在国内推行水能资源开发权有偿转让制度,由于是制度创新,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规范完善.本文就此作出探讨,期望国家主管部门能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使之能真正成为推动我国水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