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190篇
化学工业   50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546篇
矿业工程   250篇
能源动力   71篇
轻工业   65篇
水利工程   944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篇
冶金工业   50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0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民黄河》2017,(3):90-94
为全面认识陕西省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陕西省2000—2014年植被覆盖度进行提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NDVI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2000—2014年陕西省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以0.4%/a的速率增长;植被覆盖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从陕北到陕南植被覆盖度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陕西省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决系数为0.383;年降水量的增大及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的实施是植被覆盖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基本点根层水量平衡法,获取单一作物ET值和水分生产率,更全面准确地应用于农作物种植实践。  相似文献   
33.
遥感是大尺度生态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地面植物群落特征与其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是解译遥感影像的关键。地面实测数据由于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能够准确反映地物光谱信息,可以用来指导卫星遥感解译工作,同时为遥感监测草地退化、草地模型建立等提供数据支持。选取西藏那曲地区的优势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 3便携式光谱仪测定优势种的冠层光谱并进行比较,并取其中一种优势种测量其在不同覆盖度和不同生长期的光谱反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群落冠层光谱具有特殊的光谱曲线,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依次是紫花针茅、小嵩草和藏北嵩草,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则依次是小嵩草、藏北嵩草和紫花针茅;红边位置可以识别藏北嵩草,但是不能区分小嵩草和紫花针茅;②不同覆盖度的小嵩草红边、“绿峰”位置不随覆盖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连续统去除后得到吸收深度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变大,吸收峰面积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小嵩草衰退期内,在可见光波段和红边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减少而下降,出现“红边蓝移,绿峰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4.
城市化过程使得土地利用、地表植被覆盖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如何定量化描述城市化对植被物候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基于京津唐地区2001~2006年NDVI时间序列影像,得出了京津唐地区植被物候空间分布格局,计算出北京、天津、唐山3个核心城市城区的距离变量与平均植被物候,并分析了城市化对植被物候指标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①2001~2006年,北京城市化使得城区及离城区较近的地方植被生长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后、生长季周期变长、NDVI振幅减小;②天津和唐山的城市化使得城区及离城区较近的地方植被生长开始时间延后、结束时间提前、生长季周期变短\,NDVI振幅减小;③城市化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与该地区城市扩张类型存在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35.
利用2000—2008年250 m分辨率MODIS EVI数据,结合谐波分析、影像处理和多种统计方法分析长白山地区的植被覆盖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划图和植被类型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近9年长白山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夏季上升最为显著;和龙林业局的植被覆盖较好,长白山保护区和白河林业局的植被覆盖处于较高的增长趋势,而朝鲜一侧的植被覆盖较差且增长缓慢;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植被覆盖高于针叶林、荒草地、沼泽地、高山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其中高山岳桦林和高山苔原的植被覆盖正处于较快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6.
无需理由.只要有阳光和一个双肩包就好,带上满满的懂憬和活力,去一个也许熟悉,也许陌生的地方,随意放逐,不需挂念。雨崩,我来了!起初自信满满的我,在西当温泉下车时,真的被当时的路况吓傻了,全是泥泞、骡粪,看着根本没处下脚。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路。领队说,这样的路要走18km,上坡12km下坡6km,正常的话走5、6个小时,慢的话要走7个小时。走在如此艰难不堪的路上,沿途根本没时间欣赏风景,只能顾盯着脚下的路了。  相似文献   
37.
土壤水分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的重要状态变量,在植被生长监测、农作物产量评估等研究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消除植被散射的影响,进而实现农田地表土壤水分的高精度反演,以时间序列Sentinel-1影像及MODIS产品为实验数据,基于高级积分方程模型和比值植被模型的耦合模型,通过采用不同光学植被参数和VH交叉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分别对农田植被散射贡献进行表征,消除植被散射的影响,进而实现土壤水分的高精度反演。结果表明:当利用VH极化进行参数化植被散射贡献时,标定的耦合模型,虽然可消除对光学植被参数的依赖并较好地模拟Sentinel-1卫星观测,但土壤水分反演结果效果欠理想,相关系数R最大仅为0.54;与VH极化相比,利用光学植被参数表征植被散射贡献时,土壤水分整体反演效果较理想,R最大达到0.79,但光学植被参数反演结果在不同站点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R介于0.07~0.79之间。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可尝试将雷达数据与光学数据协同反演,以期在消除植被散射影响的基础上,实现植被覆盖区域土壤水分的高精度反演及动态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38.
对红壤区侵蚀地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阔叶林、封育林和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及其组分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研究,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月动态特征,以及凋落物各组分碳、氮元素归还量和季度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封育林和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的年均凋落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叶>枝>杂>果>花,叶凋落量占总凋落物量的比率均较高,分别为83.10%、70.91%和73.66%。凋落物的月动态变化都表现出受凋落叶主导的规律。阔叶林、封育林和混交林凋落物碳元素归还量出现在第4季度,混交林在第2季度,阔叶林最大氮元素归还量出现在第4季度,封育林和混交林在第2季度。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年凋落量最大,碳、氮元素归还量也最大,更有利于养分归还和土壤质量恢复。  相似文献   
39.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含柔性淹没植被明渠水流的水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利用人造水草模拟天然柔性植被,对不同密度、不同流量条件下含柔性植被明渠恒定均匀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淹没植被情况下纵向流速、雷诺应力、紊动强度沿垂向分布与曼宁系数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纵向流速的垂向分布可以分为3区,包括自由水面区、中间冠层区和近床面区。自由水面区流速随植被密度增大而增大,中间冠层区与近床面区流速随植被密度增大而减小。雷诺应力与紊动强度的峰值出现在植被冠区顶部附近,并随着植被密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宁南山区退耕还林区不同坡位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定点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沙棘和人工油松两个典型坡面的上、中、下3个坡位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分析其沿深度方向变化和季节动态情况。结果表明:天然沙棘和人工油松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坡位与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的坡位一致,分别为中坡位和下坡位;坡位对天然沙棘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层在20 cm以下,对人工油松的影响层在40 cm以下;土壤含水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天然沙棘土壤含水率对于降雨量的响应较人工油松更敏感;相同降雨条件下天然沙棘土壤含水率增幅大于人工油松;在不同坡位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上,沿深度方向天然沙棘各坡位土壤含水率在20 cm以下土层出现差异,人工油松在40 cm以下土层出现差异,当月降雨超过200 mm时,天然沙棘各坡位间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性减小,人工油松各坡位的差异性增大,这说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