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1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篇 |
综合类 | 93篇 |
化学工业 | 72篇 |
金属工艺 | 22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71篇 |
矿业工程 | 198篇 |
能源动力 | 33篇 |
轻工业 | 17篇 |
水利工程 | 283篇 |
石油天然气 | 7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原子能技术 | 59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下水是二塘沟流域居民生活饮用、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水化学环境与可再生能力,以便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采用数学统计方法、三线图解法以及Gibbs图分析了二塘沟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水水化学类型是HCO_3~-—Ca~(2+),北盆地浅层地下水由地表水补给,经过硫酸盐矿物溶滤,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42-—Na++Ca~(2+),再经过南盆地平原绿洲区含氯化物矿物溶解及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类型为SO42-+Cl-—Na++Ca~(2+),最终排向艾丁湖附近形成Cl-—Na+型水。北盆地地表水水质较好,而地下水有变差趋势,即在火焰山北部山前有明显上升;南盆地地下水在山前及灌区四周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52.
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流域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现状分析表明,水质总体呈低矿化度、低硬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CaⅡ.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湖泊、水库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地表水水质多个指标的长期和短期趋势分析表明,水质较稳定,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为上升趋势,这一演变趋势由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主导.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河道生态补水对受水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收集引温济潮受水区 2007 年、2013 年和 2018 年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水质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水质参数的变化特征,利用 Piper 三线图分析生态补水后受水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相,同时利用吉布斯(Gibbs)图与离子比值图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因素,并通过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法 (MIWQI) 对受水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含水层中阴阳离子分别以 HCO3?和 Ca2+为主导;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是地下水中离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引温济潮生态补水后受水区地下水水质有所改善。其中:2007 年较差水质点位占 4.4%,2013 年河道生态补水 5 年后,没有较差水质点位;对评价方法所选水质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其敏感性指标较小,未超过 2.0%,表明所选指标能较好表征水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4.
忻府区高氟地下水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忻府区部分地下水氟超标现象的探究,认为氟异常情况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壤、独特水文地质等综合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5.
大控蚌温泉位于云南省云县,地处滇藏地热带。温泉区附近断裂发育,主要的热储层岩性为临沧花岗岩。泉水共有五个主要泉眼,水温88.3~96℃。地下热水中主要阳离子为K~+、Na~+、Ca~(2+)和Mg~(2+),主要阴离子为Cl~-、SO_4~(2-)和HCO_3~-,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热水矿化度0.625~0.702g/L,pH值为6.7~9,偏硅酸含量为161.1~261mg/L,F-含量为5.85~16.1mg/L。根据δ~2 H和δ~(18) O稳定同位素分析得知温泉水源为大气降水;估算出热水补给高程约为1 800m;估算补给区温度约为3.6~7.2℃;热储温度约为143~181℃;循环深度约为2 858~3 496m。综合分析得出大控蚌温泉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在周围山区补给区入渗补给,地下水向深大断裂带汇集,在经历深循环过程获得深部热流加热后沿导水断裂带上涌,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浅部冷水发生混合,最终以高温沸泉和喷泉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老龙洞地下河出口(G3)与表层岩溶泉(G1、G2)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利用统计方法对2012年月尺度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以Ca~(2+)、Mg~(2+)、HCO_3~-、SO_4~(2-)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_3型;Ca~(2+)、Mg~(2+)、HCO_3~-浓度变异系数较小,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层溶蚀,且以石灰岩溶解为主;硫酸与硝酸参与了碳酸盐岩的溶蚀,其中硫酸对碳酸盐岩溶蚀的影响更大;地下水中SO_4~(2-)、PO_4~(3-)、Na~+、K~+、Cl~-和NO_3~-浓度变异系数较大,主要受农业施肥、畜禽粪便、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因素的影响;SO_4~(2-)、PO_4~(3-)、Na~+、K~+、Cl~-浓度表现为地下河高于表层岩溶泉,而NO_3~-浓度表现为地下河低于岩溶泉。 相似文献
57.
58.
多元统计方法能同时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是一种可用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相关分析的有效工具。基于12组水样的9项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巴里坤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内主要分布低矿化度的HCO3·SO4-Ca·N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33.3%)和HCO3·SO4-C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25.0%),地下水中各离子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以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以Na+、Ca2+、Mg2+、Cl-、SO42-、总硬度(TH)、溶解性总固体(TDS)为主要荷载变量的蒸发浓缩作用和以HCO-3为主要荷载变量的溶滤作用影响,两种作用的贡献率分别达76.17%和14.87%。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冻土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冻土区水分要素的时空分布和运动规律及其与冻土间的相互作用。在微观上,冻结温度、未冻水含量以及孔隙水压力等冻土层独有的水热参数决定了冻土的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同时影响了冻土层的冻融过程。而宏观上,冻土层的存在改变了常规的地表径流和水系模式,地下水的循环系统也由于冻土层的季节性冻融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冻土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从微观和宏观两种角度系统归纳与总结国内外冻土水文地质学研究进展,并分析包括地球物理技术、水化学、冻土水文模型在内的技术方法,同时对高寒区特有的地下水溢流冰、融雪入渗和冻土保墒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冻土水文的发展趋势应在积累研究数据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产汇流过程机理,并建立更完善的冻土水文物理模型,定量分析冻土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及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对广州市132个浅层地下水样进行了采集。运用Piper三线图对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地下水水质和硝酸盐污染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Na-HCO3、Ca-HCO3、Ca-Mg-HCO3和Ca-Na-HCO3-Cl 4种类型,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锰、氨氮、硝酸盐、pH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较差的主要因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儿童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硝酸盐暴露的健康风险均显著高于成年女性和男性,且经饮水途径引发的健康风险远大于皮肤接触途径,说明研究区不同人群硝酸盐暴露的健康风险主要通过饮水途径贡献。若长期饮用该地区的地下水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