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9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商南县地处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的中上游地区,开发建设项目在发展地方经济、帮助群众致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规范的开发建设行为和落后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当地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结果人为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  相似文献   
12.
视频序列分割是实现视频对象提取、处理和识别的基础,也是基于内容的视频压缩和检索的前提。目前普遍采用的watershed算法是全局涨水算法,用于视频分割时占用的存储和处理空间巨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滑动窗口式三维watershed算法(SW3DW),通过时间轴上的局部窗口对视频序列进行观察和分割,而在相邻窗口间采用水源区标号传递和局部流域更新相结合的方法,以较小的存储和处理空间实现了局域和全局处理的一致性。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性地实现视频序列的分割,为后续视频对象提取和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总氮污染系统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氮污染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诱发水华,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总氮污染现状,有效掌握污染来源并制定系统治理对策,对水源区7个水库断面、16条入库支流和62个典型库湾进行了现场监测与资料收集工作。结果发现:丹江口水库历年总氮浓度在0.99~1.50 mg/L之间,均值为1.25 mg/L,并呈现逐年升高态势;硝态氮是水源区总氮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比70%左右;汉江及其支流总氮年入库负荷为2.706×104t,为水源区总氮负荷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是水源区总氮升高的主要驱动力,对总氮输出负荷的贡献率在60%以上;耕地和居民地是面源污染总氮的关键源区。丹江口水源区总氮控制的关键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应加强流域总氮浓度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解析工作,建立源头-传输途径-汇水末端全链条控制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融合动力、融合环境、融合过程、融合效应四个维度出发,遵循前瞻性、动态性等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区际差距明显,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以丹江口库区为中心逐步往外递减的趋势,融合动力和融合环境是决定中线水源区产业融合水平的关键因素。此外,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水源区产业发展实际,从发挥水源区生态优势、构建生态经济带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使保定市区西部一亩泉水源区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已达210km^2,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水环境地质灾害。引水回补地下水,缩小漏斗影响范围,是解决一亩泉水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从王快水库引水回补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已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从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水价机制、调度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运行管理的特点,得到启示:应加快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进程,并可以以预付水费的方式投资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可以实行建设与运行统一的管理模式;应研究适合南水北调中线特点的水价机制,并在水源区丰水年份,对受水区农业、生态进行供水,制定农民能够承受的水价;应紧密结合南水北调中线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水计划.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依据GIS理论,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监测平台,有利于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在研究GIS在水源区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基础上,对水源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包括监测思路对策研究、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监测体系平台结构设计研究、监测体系平台日常应用研究等,重点对监测体系平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按照应用逻辑自上而下分为应用层、中间层、数据层以及远程监测层;监测体系平台采用了B/S和C/S结构相融合的模式构建,平台功能结构设计了八大数据库和六大应用子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降水和气温序列进行趋势诊断,识别了不同气象站点序列的时空变化趋势;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建立考虑降水和气温共同对干旱过程影响的评价模型,研究分析了水源区不同时间尺度和分期(汛期、非汛期和全年期)干旱过程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气温总体呈现显著性上升趋势;短时间尺度SPEI对降水和气温变化更加敏感,随着时间尺度增大,SPEI值变化更加平缓;非汛期和全年期水源区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增大,不同气象站点3个不同时期发生特旱或重旱的年份与历史发生干旱的资料相一致;干旱严重程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衰减,整个汉江上游和西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次略高于下游和南部地区;对比标准化降水指标(SPI)计算结果,SPEI指数较SPI指数补充考虑了降水和气温对干旱过程的综合影响,可作为SPI指数的一个重要补充分析手段,可应用于描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孙玉君  李丹华 《人民长江》2016,46(14):15-18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的水质情况,依据2012~2014年水源区水质实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选用21项指标对丹江口水库直接入库河流、水功能区、省界断面、库区的水质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入河排污口的污染情况。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河流水质情况总体为良,部分污染严重的河流污染整治已初见成效,部分支流短期内水质难以达到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水处理设施未充分运行。根据水源区水质评价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及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6,(11):71-74
为进一步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内涵,支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层次分析法,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三者统筹保护的角度,建立了包括最小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敏感生态需水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使用率、富营养化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结合国家和区域实际要求,确定了各指标的阶段性目标。根据目前我国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南水北调水源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分级考核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