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5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依据田间试验结果,对涌流沟灌的灌水效果和灌溉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涌流沟灌导致了土壤入渗特性变化和田间糙率减小,与传统的连续灌溉方式相比,其总供水推进速度提高了9%-22%,灌水均匀度提高了18%-23%,灌水定额减少了8.3%-18.2%,灌溉效果较好。涌流沟灌适宜的土壤主要为结构良好的中壤土,轻壤土和砂壤土。  相似文献   
32.
文章分析了膜下沟灌、滴灌两种方式的优与劣。  相似文献   
33.
保护地灌水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保护地传统的沟灌技术和农民凭经验确立,灌溉制度无重点论述了滴灌、微灌的新型灌水技术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4.
沟灌静水入渗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5.
黄河淤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淤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目的在于对黄河机淤固堤形成的淤区实行节水灌溉。机井提水、管道输水、沟灌滴灌相结合的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用地埋管输水到地头,用塑料软管代替沟畦在田间输水,用水的自然落差低压输水和配水对树木能准确、适时适量灌溉,具有节水节电、节地节肥、自由灵便、简单易行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单位水量产值,节约灌溉投资,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现行的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进行分析和筛选,结合河套灌区的现状和灌溉特点,提出了适宜于灌区应用和推广的4种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小畦灌灌水技术、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沟灌灌水技术和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并分析评价了这4种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7.
沟灌作为传统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性价比高、环保等优点,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目前,针对沟灌水分运移及其技术参数的影响因素不统一、技术应用管理及推广仍存在部分缺陷.文章对沟灌的发展现状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剖析,归纳了沟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系统阐述了其所采用的方法和模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可为我国...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我国部分地区在旱期环境下进行沟灌的合理方式,通过进行场地农作物培育试验,进行了常规沟灌、低水位交替沟灌及高水位交替沟灌三种不同沟灌模式下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中水分流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沟灌模式下农作物茎秆直径均随时间成增大趋势,但高水位交替沟灌模式下农作物发育程度最好,最终茎秆直径达2.93cm,是常规沟灌下的1.37倍,是低水位交替沟灌模式下的1.74倍。(2)光辐射及温度对土壤中水分的径流影响很大,总径流量:高水位交替沟灌低水位交替沟灌常规沟灌。(3)引入产效因子概念分析不同试验区农作物产量与耗水量关系,分析认为丰水期采用高水位交替沟灌效益最高,旱期通过采用低水位交替沟灌可在有效节水的基础上保证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9.
反映地表水流运动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大多都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通常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较为复杂的地表水流运动模型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本文以辽宁某灌区玉米覆盖垄为例,利用零惯量模型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Richards方程)来描述沟灌灌水时水分的运动特征,构建沟灌地表-土壤水动力学的耦合模型,通过迭代法实现有效耦合,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比,模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能够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