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6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325篇
电工技术   162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606篇
化学工业   216篇
金属工艺   766篇
机械仪表   144篇
建筑科学   1340篇
矿业工程   155篇
能源动力   117篇
轻工业   371篇
水利工程   2736篇
石油天然气   66篇
武器工业   28篇
无线电   1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2篇
冶金工业   318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217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着重介绍了唐代在书画装潢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继承前人在书画装裱技术上的经验,完善书画装潢中卷、轴、册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唐代使用绫绢复背对书画造成的危害,以及唐代张彦远总结书画装潢中有关选料、制糊、洗旧等方面的论述,还谈了唐代书画装潢艺术对日本书画装裱的影响和对书画装潢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
长江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境内,上起三江口,下迄五峰山,自上而下分为:仪征水道、世业洲汊道、六圩弯道、和畅洲汊道以及大港水道,河道演变剧烈.主要从分流比、平面形态及河道深槽变化情况,对和畅洲口门控制工程、12 m深水航道潜坝2项工程建成后对该汊道河势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项控制工程对和畅洲汊道左右汊分流比的调节作用明显,但同时也引起了该汊道河势的变化调整,从而出现部分岸段滑塌崩岸,针对目前河势变化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与未来时期的气候演变趋势,以CMFD再分析数据集及CMIP5全球气候模式输出数据为基础,从时空维度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历史气候的演变特征并对区域未来气候发展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1979-2018年西北地区的气温、降水量以及近地面空气比湿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未来极有可能继续增加;此外,降水量在年内的分配过程越趋均匀化,且降水结构在2001年左右发生了较大突变。整体来看,西北地区的历史气候演变显示出高度的暖湿化倾向。未来情景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将继续朝暖湿化方向发展,同时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也将进一步减小,且在RCP8.5排放情景下表现的更为突出。本研究可为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水利、农业、气象和生态等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庄河市是辽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分析其干旱演变特性有利于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防旱减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庄河市198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共4个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基于SPI对该地区近35年的年际与季节干旱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方面,庄河市的SPI在2000年以前波动幅度较小,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在时间上分布较为均匀;但自2000年以来,SPI序列出现较大的波峰与波谷,说明降雨的分布不均匀性有所增强;SPI的时间序列趋势线斜率为负值,说明该地区整体上呈现偏旱趋势,因此其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在季节演变特征方面,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呈现增强趋势;秋旱的发生频率最高,而夏旱的出现频率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庄河地区的抗旱减灾与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刘羚 《软件世界》2012,(7):54-55
项目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 用友的项目管理体系从2000年开始建没,根据业务的不断调整和发展,其商业模式电在不断地变化。以前基本是以每个业务板块或者事业部这个层面来建设整个体系,是一种职能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6.
巨型滑坡全球不常见,但是破坏性极强,其识别对于加深区域构造背景的认识,防灾减灾和工程建设均有指导意义。基于遥感解译、无人机地形测绘和现场调查,报道了新发现的八宿巨型滑坡及其残留堆积体特征,初步分析了成因机制与演变过程,估算了滑坡方量。主要结论如下:(1)八宿滑坡发育于怒江缝合带的夏里-八宿裂谷带内,岩性以古生界加玉桥岩群大理岩组和侏罗系马里组变质砂泥岩为主,上部岩层产状为陡倾顺坡向,下部岩层产状为陡倾逆坡向,岸坡结构总体上为上硬下软;(2)滑坡区横跨冷曲的左右两岸,长约7200m,宽约4800m,面积约22.5km2,估算方量约35×108m3,目前残余方量约14×108m3,是国内已经确认的方量最大的滑坡;(3)滑坡极可能属于历史地震诱发的高速堵江滑坡,堰塞坝高度约185m,堆积体碎裂化严重,且在冷曲右岸爬升超过600m。滑坡形成后,堆积区历经了堰塞坝溃决、多拉寺次级滑坡、泥石流堆积与冲刷、表面流水冲刷等改造过程,但是滑坡地貌特征整体保存良好。由于滑坡和泥石流堵江,冷曲在滑坡区先后两次改道;(4)从滑坡与冷曲的演变过程来看,推测滑坡的发生时间应在晚更新世。即八宿滑坡为古滑坡;(5)八宿巨型滑坡的发现说明迄今为止我们对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川藏铁路等工程建设应加强基础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论证,确保施工与运行期安全。  相似文献   
57.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ArcGIS空间分析法,根据文化和旅游政务网、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地理空间数据云等给出的数据,对影响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态势上由西南偏东北走向逐渐演化为西北偏东南走向,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心也由北部逐渐向南偏移;社会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波动变化;经济因素对旅游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而自然因素影响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8.
对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的组织形成及其从雾化过程的树枝晶向等轴晶组织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液态层中发生的枝晶破碎,重熔所造成的核心增殖作用为等轴晶组织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结晶核心,在此基础上枝晶臂的合并,粗化以及未严重固相枝晶的粗化和均匀化产生了喷射成形材料所持有的非枝非等轴晶组织。  相似文献   
59.
《上海城市管理》杂志演示万物互联的城市动态,凝聚以人为本的管理匠心,铺展城市演变的美丽画卷,聚焦智能城市的高效和谐,探索放长眼量的光明未来。和睦家园、减碳运动、平安智慧、规范精细、指数统计,不断探索人类的美好生活,不断携手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已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共识。完善城市功能、整合数据资源、融合多元文化、保障安全运行、拉动港口发展、城乡创新治理,已经成为寄托新时代城市梦想的联合议题、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60.
桂林环城水系是古今城市水系园林的典范, 是传统营城思想中“山-水-人-城”整体环境观的外 显。通过历史文献与图像资料分析, 梳理由唐至今的桂林环城水系形态演变与城水关系变化, 并从中提取 值得借鉴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 (1)古代桂林环城水系的形成源于城防需求下对区域水系资源的巧妙利用, 通过对周边风景要素的整合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逐渐形成园林化的空间环境, 带动了城市景观建设; (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 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