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7篇
电工技术   65篇
综合类   102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71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47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84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包海宾 《上海水务》2006,22(3):33-35
泥沙淤积是中小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甚至威胁到泵闸本身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结合浦东国际机场江镇河出海泵闸多年运行管理经验,对该闸闸下淤积从自然原因、工程原因、外界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回顾论述该闸所采取的水力冲淤、机械清淤等措施及效果,最后又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运行措施等方面对其淤积防范提出探讨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的实际情况,对小浪底库区形成异重流的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发展预测,为促使小浪底水库异重流现象形成,增强近坝区泥沙淤积铺盖和防渗,针对三门峡水库汛期洪水调度规律与小浪底库区异重流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根据设计,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时洪水调度,三门峡水库洪水期间净排沙0.40亿t,三门峡出库流量大于1950m^3/s的洪水过程较入库延长12h;出库洪峰流量较入库增大140m^3/s;出库含沙量峰值较入库增加60kg/m^3;出库含沙量大于240kg/m^3的高含沙洪水过程较入库延长14h,为小浪底库区泥沙输送、异重流形成和天然泥沙淤积铺盖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为利用上库科学调度,人工影响下库异重流产生、运行,并保持其长期有效库容提供了经验。2001年8月下旬,小浪底水库近坝段达到了理想的淤积厚度,坝前淤积高程接近176m,超过排沙洞进口底坎高程,同水位条件大坝渗漏量减少30%,防渗效果显。  相似文献   
13.
1流域概况汾河二库以上流域面积为7616km’,其中上游汾河水库控制面积5268km’,汾河水库与二库区间面积2348km’,主河道长SOkm,河底比降O.29%,河道狭窄弯曲,两岸山高坡陡,坝址处河谷山顶高差400m.汾河二库地处大陆季风带,降水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9Omm,有的水文站年最大达942mm,最小172.lmm,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春少、夏季多,7、8两月降水可占全年的47.7%,6、9月降水也颇多,山区常出现局部暴雨.据海洞沟站实测,1971年7月1日5min降水量竟达53.lmm,主要系气层不稳定云发展所致.从本区间除水分布来看,…  相似文献   
14.
赵鑫  王国华 《红水河》1998,17(3):47-50
1995年、1996年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为配合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施工,抬高库水位运行,形成水库泥沙含量、淤积量增大。根据这两年库区泥沙取样分析的成果对库区泥沙予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库功能,提供了其它研究手段难以解决的河道水下地形冲淤变化分析及空间分布等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6个测次的长江(南京以下段)航道图数据,建立研究区域河道水下地形数据库,分析了河道冲淤变化及空间分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1995年以前净面积减少,以冲刷为主,局部地区有淤积,但冲刷量大于淤积量,在1983年至1987年间净减少面积最大值为17.94km2.a-1;1995年以后净面积增加,以淤积为主,年净增面积达到13.43km2.a-1。同时基于GIS技术对河道形态、冲淤部位等进行实时的可视化显示,进一步对河道冲淤变化进行高效、准确的定量分析,更能有利于发现河道冲淤规律,为洪灾成因和防洪减灾对策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由于坝体老化、泥沙淤积和缺乏廉价电力,台湾的水力发电容量表现不佳,正如本文作者所说,台湾计划升级改造现有电站并兴建新坝。  相似文献   
17.
张仁 《中国水利》1992,(6):19-20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