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67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4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体pH值是水体水化学特征的综合反映,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水体酸化和富营养化等都有最直接响应。为弄清城市纳污河雨季径流pH值变化机理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选取滇池第二大入湖河流宝象河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雨季宝象河径流pH值及主要水环境指标展开系统监测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象河径流pH值空间特征为上游呈弱酸性,下游呈弱碱性,城市化程度越高,pH值越高;时间特征为雨季期间自上游向下游,人为干扰越明显,变化幅度越大;滇池宝象河径流水质参数指标和营养盐指标总体呈现出自河源到入湖口不断积累的过程;雨季滇池宝象河径流pH值与温度、溶解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与BOD5呈显著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呈非常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市化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滇池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杨健强 《水利学报》2001,32(5):0017-0022
本文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湖泊生态保护的思路。即用系统科学方法,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点源污染,实行“清污分流、集中治理、防治结合、达标排放”,对污染水环境企业关停并转,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对面源污染,重在生态治理,制止围湖造田,保护湖滨带;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加强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治理蓝藻、恢复生态。对内源污染主要是疏挖污染底泥,取缔网箱养渔。积极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湖泊生态用水。还要加强依法治水和环境教育管理。只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湖泊生态才能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在滇池目前的水污染状况下,分析主要水环境的问题,并针对目前滇池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提出引水济滇的必要性,初步论证了引水量和相应的环境效益,并根据多年来对云南省水资源调查研究成果,对不同的水源方案进行了充分的比较、优化,提出了从牛栏江引水6亿m^3/年进入滇池,以加快滇池水体置换,使滇池水质得到改善的方案,可供有关专家论证和有关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东阳 《人民长江》2018,49(14):24-33
基于污染排放负荷计算的非点源污染特征识别是开展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基础,并在当前流域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用地扩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流域分布式非点源模型IMPULSE,选择2008年和2014年开展滇池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模拟,从负荷量和负荷组成2个方面对比分析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特征的影响,并比较了4种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结果表明:(1)2014年流域TN、TP和COD入湖排放量比2008年分别增加23.87%,29.19%和1.65%。(2)各因子对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排序为降雨土地利用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降雨和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的变化均使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增加,而以城镇用地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减少了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3)水土流失是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贡献率最高的污染源,2014年TN和TP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比重略有提升,COD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的比重由16.44%提高至38.63%。(4)退耕还林在3种单项措施中的负荷削减效果最好,而退耕还林和坡地改梯田组合措施的TN,TP和COD负荷削减率分别为37.20%,37.73%和11.91%。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制定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云南水力发电》2008,24(2):55-55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面积340km^2,平均水深5.3m,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近年来,滇池流域水环境十分恶劣。滇池水质为地表水劣Ⅴ类标准.重度富营养化,水污染极其严重。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在此前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在有关治理工程上投入了数十亿元人民币、出台并坚持实施了包括征收污水处理费、在流域范围内全面禁磷等法制和管理措施,近期也正在实施包括滇池面污染源治理、蓝藻治理等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以滇池污染治理为主的世界银行贷款云南环境项目,对滇池水污染防治必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基于2000年1∶10 000地形图中水系数据,借助GIS平台,采用Strahler水系分级,选取水系形态、水系密度、水系复杂度及水系连通度等结构指标,探讨了所属高原山区的滇池流域水系空间维度上的特征及其与沿海平原河网的差异性,并分析与评价了流域内水利工程对区域的水系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连通性内涵的评价指标F,同时在流域内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内水系结构基本满足Horton定律,水系形态在空间维度上的差异性不显著;相比沿海地区,滇池流域的水系密度较低,水系整体发育程度不高;蓄水工程增大了流域水面率,提高了流域调蓄能力,Hurst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这种变化;连通性评价指标F能较好地反映工程对流域连通性的作用,对其他工程的规划决策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为分析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供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外流域引水工程建成后的滇池运行控制水位,基于滇池、海口河—螳螂川流域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长系列水文观测、供-用-耗-排水等数据资料,采用径流还原、湖泊径流与洪水调节模拟等方法,经多方案比较确定滇池外海的正常高水位提高至1887.50 m,汛期限制水位提高至1887.20 m,在滇池泄洪通道和预报调度系统未达到设计标准前,汛期限制水位可降至1886.70 m运行;将外海自正常高水位以下依次划分为生态供(用)水区、工农业供水区、死水位区。研究结果表明,滇池从过去的调蓄供水水源转变成需进行生态修复补水的用水对象,将促使昆明城市及环湖周边高耗水行业转移到下游的海口—安宁地区,减少滇池水资源的一次性消耗量,削减入湖污染物,形成以水定发展的局面,从而实现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08.
杨金艳 《吉林水利》2010,(10):55-59,68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滇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可避免地成为昆明市沿湖地区唯一的纳污水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流域人口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入湖污染负荷逐年上升,致使滇池水质不断恶化,成为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大型湖泊之一。文章通过对入滇池河道污染途径的分析,概述了截污工程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9.
滇池流域村镇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30 m3/d,设计水力负荷为0.08 m3/(m2·d)。该工程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85.5%和96.5%。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管理简单,兼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0.
滇池草海是昆明城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和城市名片。为加快草海水体循环与交换、提升湖区水环境质量,近期陆续实施了牛栏江—草海应急补水工程、新老运粮河水体净化生态工程、海埂大堤水体置换通道工程和西园隧洞工程,为草海环湖截污和清污分流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条件,实现了湖区清污水的分向流动,缩短了清流区水体的换水周期。工程协同运行结果表明:草海清流区水质与牛栏江来水状况线性相关性显著,TP浓度主要受牛栏江来水影响与控制,TN浓度受入湖河流水质影响显著;清流区水质浓度与西园隧洞工程排水量相关性显著,并随着排水量增加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适宜的补水规模为3.0 m3/s,在通过海埂大堤水体置换通道排水维持湖面良好水景观的同时,牛栏江来水应尽可能通过西园隧洞出口排水,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草海各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