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6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307篇
电工技术   113篇
综合类   508篇
化学工业   585篇
金属工艺   96篇
机械仪表   185篇
建筑科学   2084篇
矿业工程   513篇
能源动力   93篇
轻工业   634篇
水利工程   2658篇
石油天然气   419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2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6篇
冶金工业   270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分析了不同湿法炼锌工艺锌焙烧矿中回收铜的工艺,发现各工艺都存在不同的工艺缺点。借鉴国内锌冶炼企业开展的常规两段浸出法提高铜回收率的生产经验,进行了锌焙烧矿中铜、铁、硅的浸出机理研究,并且根据该机理提出了常规两段浸出法的改进工艺流程,按照该工艺流程开展了试验研究,将铜的回收率提高到了76.41%。  相似文献   
112.
随着微纳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子芯片、微反应器和微燃料电池等微型器件受到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型器件的应用不仅对加工工艺和材料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高效的热管理来维持其性能。特别是对于高集成度和高频化的高性能微电子芯片而言,超高的热流密度不仅会严重制约芯片的性能,而且会显著影响芯片的寿命和可靠性。鉴于传统的风冷和液体单相对流换热冷却方式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具有高换热系数的微通道换热技术成为解决微型器件散热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常规的微通道换热技术普遍存在着高流动阻力和非均温性的难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规模化应用。近年来,研究者开发出一系列新型的分形微通道技术用于换热过程强化。本文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分形换热微通道(包括Y、H、T、Ψ、康托、科赫等分形结构),并对各分形微通道的原理和性能进行了着重介绍,最后对分形微通道换热的现存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换热过程强化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3.
对离子交换法从石煤钒矿酸浸液中提钒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原液pH、速比、交换前液钒浓度对钒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85、吸附速度与树脂体积比1.5 h-1、交换前液钒浓度4 g/L条件下,钒的吸附效果较佳。中试试验证明,原液V2O5含量4 g/L左右,采用“三柱串联吸附—优化调节—两柱串联再吸附”流程,当吸附尾液体积是树脂总体积约20倍,尾液钒品位稳定在约0.13 g/L,平均含钒低至约0.11 g/L时,V2O5吸附率为97.17%。以4%NaOH+4%NaCl配比的解吸剂对饱和D201进行动态解吸,解吸液中V2O5含量达到峰值为119.49 g/L,利用4倍树脂体积的解吸剂,最终得到富钒解吸液中V2O5浓度为57.36 g/L。解吸液无需净化处理,即可实现酸性铵盐一步沉钒法制备高纯V2O5产品,最终五氧化二钒品位为98.36%,产品符合YB/T 5304—2017要求,级别为粉钒V2O598.0-P级。  相似文献   
114.
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制备了Cu包覆SiCp复合粉体,并对复合粉体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制得的复合粉体,结合适当的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Cu-35SiCp热沉材料,并对热沉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热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p颗粒在热沉材料的基体中均匀分布,界面结合良好.在试验条件下,Cu-35SiCp热沉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65.7 W/(m·K),30~200 ℃温度区间内的热膨胀系数为15.1×10-6/K.  相似文献   
115.
浅谈一次盐水的工艺指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次盐水的各项工艺指标对生产的影响以及稳定控制这些指标的方法,强调了在生产中控制好一次盐水的工艺指标是影响产品质量及离子交换膜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6.
云母钛珠光颜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钛盐的沉析特性、云母精制、颜料制备进行了探讨。研制出云母-钛珠光颜料,即二氧化钛包覆云母,包覆层明显,珠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7.
NR/共沉型聚丁二烯橡胶并用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冰  宗成中 《橡胶工业》2005,52(1):36-37
研究NR/共沉型聚丁二烯橡胶并用胶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共沉型聚丁二烯橡胶用量的增大,NR/共沉型聚丁二烯橡胶并用胶门尼粘度增大,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延长;与NR、NR/BR9000并用胶及NR/BR9073并用胶相比,NR/共沉型聚丁二烯橡胶并用胶的生热低、抗湿滑性优良,耐磨性稍差,其它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8.
1概述文33块沙三上油藏埋藏深度-2800~-3300m,属低渗、异常高压油藏。油层主要沿文33断层高部位分布。储层物性差,平均层孔隙度13~26%,渗透率6~158×10-3μm2,储层非均质性中等,渗透率变异系数0.24~0.93。文33块沙三上存在低阻油层,电阻率在1~2Ω.m,比油层低比水层电阻率略高,测井解释容易误解释成水层。如1983年4月完井的文33-2,1987年对沙三上6的9~11、23号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射孔,射前日产油1.4t,含水20%,射后日产油13.8t,无水。这类情况多见于早期解释的井(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他们大多数是具有中高孔隙度的储层,产量一般比较高。因此…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介绍对脂液澄清锅的技术改造,其方法是设置螺旋板式结构,改进后的脂液澄清锅与钟罩式和折流板式的脂液澄清槽相比,具有容积较小,沉降时间短,使脂液含水率降低,松香特级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0.
针对浅埋采场在开采活动中经常出现矿压显现剧烈、顶板和地表台阶下沉等问题,以神东矿区为背景,采用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浅埋深薄基岩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模型试验尺寸为长×宽×高=1050mm×2000mm×1130mm,几何相似比为1:100,容重相似比为1:1.67,时间相似比为1:10,应力比为1:1.67。监测模型地表位移变化和顶板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只出现冒落带和裂隙带,煤层直接顶随采随冒,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0m,周期来压步距为20m;上覆岩层及松散层出现台阶下沉现象,裂缝贯通地表,切眼和停采线附近出现溃沙现象,地表形成塌陷坑;上覆岩层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顶板位移增加;靠近煤柱的上覆岩层出现搭桥结构,靠近煤柱的上覆岩层位移变化量较小,而远离煤柱的测点上覆岩层位移变化量较大;地表位移变化和上覆岩层位移变化整体上具有正相关性,但地表位移变化幅度较小、具有滞后性,且受到溃沙现象的影响,切眼和停采线附近地表形成塌陷坑且地表位移变化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