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分析不同土壤入渗能力下的畦灌灌水效果差异,以汾东灌区北长寿试验点的灌水试验为依托,建立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对灌区的灌水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灌水条件下,选用修正后的Kostiakov入渗模型,以土壤水分入渗参数k、a和f0为自变量,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Win SRFR软件对灌水效果指标灌水效率Ea、灌水均匀度Du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方差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指标E_a和D_u,入渗参数影响显著,其贡献率由大到小均为ρ(k)ρ(f_0)ρ(a)。在此基础上,结合灌水效果指标对各入渗参数变异的敏感系数,确定了入渗参数k、a和f0综合变异时灌水效果指标偏离程度的量化形式,为土壤入渗能力空间变异时灌水效果指标精度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畦灌施肥模式对土壤水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冬小麦生长期施用尿素条件下不同畦灌施肥模式的土壤水和氮时空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开展研究,评价作物有效根系层土壤水氮沿畦长空间分布均匀性,探讨适宜的畦灌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畦灌施肥模式差异对作物有效根系层土壤水分沿畦长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较小,而对土壤氮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基于入畦单宽流量4L.s-1.m-1和在灌溉全程内均匀施肥的畦灌施肥模式,可在返青水和扬花水灌后2d作物有效根系层内形成较佳的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分布均匀性,该效果对返青水可延续到灌后10d。采用较大流量和全程施肥的畦灌施肥模式,可为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水肥提供相对均布的土壤水氮状态。  相似文献   
53.
黎平  胡笑涛  蔡焕杰  李志军 《人民黄河》2012,34(4):77-80,83
为了提高畦灌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进行了畦灌灌水质量评价指标对不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响应规律的模拟研究。选取2009年杨凌渭河北岸河漫滩地的沙壤土和黏壤土畦灌田间实测数据,基于SIRMOD模型求出畦田平均入渗参数,然后通过多组合灌溉模拟分别计算出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结果表明:畦田规格和单宽流量对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畦长的增长和单宽流量的减小,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均减小。建议该地区沙壤土畦长为40~50 m时单宽流量为6.0~8.0 L/(s.m),黏壤土畦长为60~70 m时单宽流量为5.0~7.0L/(s.m),畦宽均以1~3 m为宜。  相似文献   
54.
基于构建的畦灌施肥地表与非饱和土壤水流溶质运移集成模型,数值模拟畦灌施肥技术要素组合模式,分析单一要素对畦灌施肥系统性能的影响,确定冬小麦畦灌施肥技术要素优化组合区域。结果表明,土壤入渗性能、施肥时机、入畦单宽流量、畦长、畦面微地形状况对畦灌施肥系统性能影响较为明显。在畦灌全程施肥方式下,若以较高畦灌施肥性能评价指标作为要素优化组合的约束控制条件,则典型砂壤土畦面微地形状况较好条件下,入畦单宽流量分别为2L/s/m和5L/s/m下相应的畦长不宜超过70m和100m;而畦面微地形状况较差条件下,入畦单宽流量分别2L/s/m和5L/s/m下相应的畦长宜小于60m和不大于75m。典型黏土畦面微地形状况较好条件下,入畦单宽流量分别2L/s/m和5L/s/m下相应的畦长不宜超过80m和110m,而畦微地形状况较差条件下,入畦单宽流量分别为2L/s/m和5L/s/m下相应的畦长宜小于60m和不大于90m。  相似文献   
55.
对不同畦块类型和畦灌人流方式,进行了田问灌溉试验.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对微地形随机模拟和二维灌溉模型的数值模拟评价方法进行验证.通过随机生成和实测的畦面相对高程模拟所得的畦灌过程和畦灌性能与田间实测结果的对比,得出基于微地形随机模拟和二维灌溉模型对畦灌过程和畦灌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相比而言,对水流推进时间、平均灌水深度的模拟效果较好;地表水深变化过程、灌溉效率次之;水流消退时间、灌水均匀度稍差.利用基于最小样本容量随机生成的一组畦面相对高程开展微地形空间变异性对畦灌系统影响的数值模拟评价比基于单个典型田块的实测高程数据进行评价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6.
一维畦灌地表水流-土壤水动力学耦合模型Ⅱ: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室内外试验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基于混合数值解法求解的一维畦灌地表水流运动模型以及基于二阶时间离散精度有限差分法-四阶空间离散精度有限体积法解算的一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的模拟效果,检验了现有迭代耦合模式改善后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利用混合数值解法求解一维畦灌地表水流运动模型具有比Roe有限体积法更好的数值计算稳定性和收敛性;与一阶时间离散精度有限差分法-二阶空间离散精度有限差分法及一阶时间离散精度有限差分法-二阶空间离散精度有限体积法相比,采用二阶时间离散精度有限差分法-四阶空间离散精度有限体积法解算一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具备较好的模拟精度、质量平衡性和收敛速率。与此同时,改善后的迭代耦合模式呈现出较好的模拟精度和质量守恒性,且计算效率平均提高0.7倍以上。基于数值解法和迭代耦合模式同步改进后构建的一维畦灌地表水流-土壤水动力学耦合模型,具有提高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的良好能力。  相似文献   
57.
灌水技术要素直接影响畦田灌溉系统性能 ,该文通过对宝鸡峡灌区典型田块的试验、分析评价 ,提出了该地区合适的入畦单宽流量、灌溉供水时间等技术要素 ,取得了较好的灌溉质量和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58.
世界人口越来越多,而淡水资源则越来越感到不足,于是,不少国家的科研人员把目光投向海水,探索用海水浇灌某些作物问题。 目前全球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寻找足够的淡水和耕地,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要。据世界粮农组织(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估计,今后三十年仅仅为了满足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增加的人口的食粮需求,世界就需多开垦大约200万hm~2的土地。美国科研人员对海水农业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沙漠地区用海水灌溉某些植物效果较好。所谓海水农业,就是指用海水灌溉一些耐盐植物,以取得人畜食物。地球海水资源丰富,海水占全球总水量的97%,沙漠干旱地区面积也较大,大约43%的陆地面积为干旱沙漠或半干旱沙漠。向这两个方面寻求出路,潜力很大。但是,只有离海岸较近的沙漠地区才有可能实现海水农业。据估计,在海岸附近的沙  相似文献   
59.
畦灌土壤入渗参数估算的线性回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入渗参数是地面灌溉设计的基本参数。针对现有估算方法存在计算工作量较大、精度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畦灌土壤入渗参数的改进计算公式。在70m的畦田长度上等间距布置了8个水位传感器以观测地表水深沿畦长的分布,以及该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将畦灌地表水深与离畦首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按指数函数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线性回归法,避开了难以定值的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实例计算表明,地表水深与离畦首的距离之间呈现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线性回归法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计算工作量较小,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0.
本文针对我国灌水技术较落后、土地与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简要介绍了目前地面灌溉理论及一些地面灌水新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地面灌溉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