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2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349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471篇
化学工业   552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557篇
矿业工程   818篇
能源动力   64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253篇
石油天然气   418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0篇
冶金工业   97篇
原子能技术   168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DY凹陷南坡沙河街组沙四段(E_(S4))储层以低渗透为显著特征,孔隙结构复杂,给储层有效性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岩心、铸体薄片、压汞等分析资料,对E_(S4)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将其细分为3大类5小类。基于分形理论,利用压汞曲线、核磁共振T_2谱及CT图像分别探讨了分形维数和孔隙结构类型间的关系,明确了分形维数可以用于孔隙结构类型的表征,并试图推广运用到测井曲线上,但发现测井曲线分形与孔隙结构类型关系不明显,进而通过J函数提取了更能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R(K/ф~(1/2))曲线,而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可通过求取R曲线的盒维数(D_R)进行表征,并将声波、密度曲线结合起来,进行三维交会,基本能够识别井筒剖面不同层段的孔隙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52.
东濮凹陷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成因与充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为例,根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储层沥青等分析了天然气成因,从储层致密化及油气充注期等方面,研究了深层洼陷带、斜坡带致密砂岩气充注差异,并划分了气藏成因类型。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洼陷带以腐泥型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原油裂解气,储层在东营组沉积期和明化镇组沉积中期均演化为致密储层,普遍存在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明化镇组沉积后期—第四纪2期油气充注;东濮凹陷斜坡带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储层在明化镇组沉积中期演化为致密储层,以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油气充注为主。根据天然气成因、储层致密化进程及其与油气充注期的关系,将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2种成因类型:洼陷带2期致密混合型气藏,斜坡带晚期致密原油裂解型气藏。  相似文献   
53.
裂缝的导流能力对于水力加砂压裂效果影响很大,分析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如何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对于提高压裂增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长庆油田安83区块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使用Meyer软件对裂缝的各项参数进行模拟预测,考察了支撑剂类型、粒径、铺砂浓度、嵌入以及压裂液残渣对砂岩储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并进行了增产效果预测。结果表明:陶粒的导流能力远大于石英砂和树脂砂;低闭合压力下,粒径越大,导流能力越高,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大,大粒径支撑剂导流能力下降幅度较大;不同粒径组合支撑剂的导流能力下降幅度相比较于单一粒径支撑剂要平缓得多;铺砂浓度越高,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当闭合压力为70 MPa时,支撑剂的嵌入可使导流能力下降30.1%;压裂液残渣可使不同粒径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增产倍数与裂缝导流能力成正比,当陶粒筛选目数10/20、20/40和40/60组合且比例为1∶3∶1时,增产倍数最大。在低渗透储层压裂现场应用,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海洋石油》2017,(4):57-62
储集岩的孔隙结构与其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利用核磁测井资料可以评价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划分储层级别,对产能作出预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A区块致密砂岩储层,提取有效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分选系数、最大进汞饱和度、孔喉半径均值、排驱压力等孔隙结构参数创建综合评价指数,建立了以核磁测井资料为核心的储层分类标准及产能预测体系。从测试效果来看,相关层位测试产能与核磁预测产能基本一致,应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55.
辫状河相砾质砂岩储层疏松、含砾、孔渗关系差、微观特征与产能关系复杂。以渤海辽东湾海域锦州油田为例,利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测井和DST测试资料,建立岩性定量判别标准,对砾质砂岩储层进行岩性定量识别,将其细分为常规砂岩、含砾砂岩和砂砾岩。对不同岩性储层的粒度、孔喉、泥质含量及黏土矿物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针对各类型储层不同微观特征对产能大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粒度分选、孔喉结构以及泥质黏土矿物差异与产能大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基于渤海L油田典型厚层疏松砂岩油藏开展了储层韵律性和渗透率级差两大地质因素对厚储层油藏纵向水淹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提取典型井组地质参数,建立了均质、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等9种韵律性平板可视化实验模型和反韵律模型的4种渗透率级差平板可视化模型。韵律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韵律性条件下,厚储层油水运动规律特征不同,在初期见水时刻和含水98%时刻,剩余油分布特征各异,最终采收率差异明显。不同级差实验结果表明:厚储层油藏见水时刻临界动用级差大于水淹级差;含水98%时刻,临界动用级差和水淹级差较接近,揭示初始见水时未动用的储层,水淹后的高含水期更难动用。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指导后续调整井挖潜研究。  相似文献   
57.
《石油机械》2017,(4):74-78
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藏处于勘探开发初期,尚未形成完善的油管直径优化设计技术。为此,结合气井井筒安全和生产优化的要求,提出一套从油套管匹配、气井产能、井筒压力损失、携液和抗冲蚀角度等方面优选油管直径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以临兴区块3口探井为例,借助PEOffice软件优选出适合该区块的油管直径,并结合矿场实际情况进行油管直径风险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油管直径越大,气井的摩阻损失越小,越能发挥气井产能,且抗冲蚀能力越强;但当油管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再增加油管直径对于气井产量增加和降低摩阻损失贡献不大。所得结论可为致密气藏试采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8.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受沉积相影响控制作用不明晰的情况,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探讨了沉积相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蓬莱镇组可以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及29个短期旋回;蓬莱镇组沉积体主要受来自北西部的龙门山短轴物源控制为主,东部长轴物源次之;从龙门山前至成都凹陷区依次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等沉积体系,东部主要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蓬莱镇组含气砂体主要分布在西部三角洲平原、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和东部的河道边滩和心滩砂体中,呈不连续条带状分布;有利的含气圈闭主要受砂体叠置关系与构造或斜坡背景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59.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东河塘组-巴楚组共同构成“东河砂岩”,在盆地范围内对东河砂岩进行追踪和对比,并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展开精细研究,是当前盆内油气勘探所关注的重点。以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盆地中大量钻测井、录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对东河砂岩层序地层及格架内沉积演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东河砂岩共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SQ1—SQ6),并建立盆内层序地层格架,发现层序的分布受古地貌影响较大,SQ4—SQ6在全盆保存完整。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共识别出包括三角洲与滨岸相等5类沉积相,并对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平面演化进行研究,发现SQ1—SQ6时期,东河砂岩沉积面积逐渐扩大,顺南地区的SQ4砂体、顺西SQ5砂体以及顺托地区SQ6砂体都有较好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是下步勘探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0.
红台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油藏直井常规压裂增产幅度小、稳产期短,难以形成商业开采价值。为实现该类油藏的增产、稳产以及解决见油周期长的问题,进行了体积压裂可行性评价和实施效果分析,利用形成复杂缝网的体积压裂技术解决增产、稳产难题。在确定影响该油藏体积压裂效果的主要因子(物性和压裂液量)和次要因子(砂量和平均砂比)基础上,优化压裂方式和工艺参数,解决见油周期长的问题,最终形成了分层系水平井开发、控制压裂液量600 m3/段、保持砂量规模60 m3/段,提高平均砂比至22%的体积压裂技术体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同比相同物性的直井,水平井体积压裂见油排液周期缩短43.6%,日产油提高47.4%,有效期提高25%,为同类油气藏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