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11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40篇
石油天然气   49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生产数据等资料,对盐家油田永921块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四上亚段主要为砂砾岩体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共划分为5类砂砾岩储层,它们在纵、横向上分布差异较大。储集性能受沉积、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和岩性特征是影响储层的决定性因素,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对储层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营四段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强,物性差,微裂缝或其它裂缝的发育是改善砂砾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裂缝以砾内裂缝和砾间裂缝为主,砾岩储层的孔隙组合主要为孔缝型组合。裂缝的发育主要受岩性、构造和溶蚀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53.
砾岩油藏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从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等方面评价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聚合物驱后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聚合物驱后高效洗油技术,并结合砾岩油藏的储层物性和已有的砾岩油藏二次开发经验,提出了适合砾岩油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4.
随着石油资源不断枯竭,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逐渐转向一些隐蔽油气藏,寻找油气新储层成为研究的重点,由于砂砾岩油气藏的埋藏深、岩石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了砂砾岩油藏的测井准确度不高,因此开展砂砾岩储层测井技术研究,对于提高砂砾岩油气藏测井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来进行砂砾岩储层测井的方法,并且试验验证了相分析技术在砂砾岩储层测井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5.
深部巨厚砾岩层下高应力煤柱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深部巨厚砾岩层下高应力煤柱附近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以华丰煤矿2410工作面和2409工作面遗留煤柱为研究对象,从采掘布置、原岩应力和采动应力等方面分析其对诱发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2410工作面过2409煤柱期间冲击危险性较高,局部具有高冲击危险性,该条件下的冲击地压主因以遗留煤柱或区段煤柱周围形成的高应力冲击地压为主,同时伴随着煤柱失稳或采动引发巨厚砾岩层运动产生矿震诱发冲击地压。据此提出在掘进期间采用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为主的边卸压边掘进的防冲措施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多轮大幅度卸压的防冲措施,与此同时采用煤粉监测、微震监测等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综合监测,从而降低了冲击地压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6.
“井工厂”高效开发技术在盐227块致密砂砾岩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辛油区盐227块砂砾岩油藏前期采用常规方式开采,近年来,采用集中打井、集中压裂、集中投产的集约化建设型"井工厂"非常规开发方式,通过强化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重点针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性质,配套应用井网优化技术、长井段水平井技术、优快钻井技术、泵送桥塞分段压裂工艺等非常规开发工艺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区块储量动用率和单井产能,明显提升了低渗透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水平,为国内外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7.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为风化残积层,岩石学分析认为昆北断阶带基岩为二长花岗岩,基岩之上为半风化壳,厚度约0.5m,岩石破裂缝发育,半风化壳以上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厚度30~60m,是昆北断阶带的主要含油层系,常规孔渗分析,孔隙度平均值为12.37%,渗透率平均值为69.87mD,属低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颗粒破裂缝、颗粒溶孔、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为主。由于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岩作用弱,粒度粗,岩石较疏松,常规孔渗分析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储层岩石物性,经对比发现常规孔隙度比煤油法孔隙度大25%,常规渗透率比核磁渗透率大80%,因此针对研究区底砾岩储层采用合理的测试方法求取储层物性数据,更好地指导研究区勘探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8.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普遍含浊沸石胶结物,含浊沸石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油层相近,导致测井解释符合率低.综合运用录井、岩石薄片、全岩矿物、常规测井曲线等资料,开展了含浊沸石砾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结果 显示,与不含浊沸石的砾岩储层相比,含浊沸石砾岩储层具有低自然伽马、低密度、高中子孔隙度、高电阻率、声波时差变化小等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基于密度与声波时差视孔隙度重叠的含浊沸石砾岩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经与岩心分析的浊沸石含量对比,识别准确率达80%.在含浊沸石砾岩储层识别的基础上,认为含浊沸石砾岩储层主要发育在近物源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多期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相似文献   
159.
吕策  解燕 《硅谷》2009,(20)
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进行系统的介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及注意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0.
在第一段多个钻孔施工中,曾经出现个别钻孔出水点在注浆中串浆现象,而且经分析这些串浆点所处的深度、方位不同,从钻孔出水、坍塌情况分析,不同的含水构造区都有水力联系,说明砾岩层内的含水构造复杂,相互贯通,给注浆资料分析带来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