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6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14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量纲分析方法的苜蓿干燥特性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苜蓿的干燥温度、样品质量、茎秆长度、介质流速和初始含水率与其干燥常数k的经验公式,并得到了温度特性系数n与干燥温度的函数关系,提出了改进苜蓿薄层干燥方程,为分析干燥条件对苜蓿干燥速度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浅埋式滴灌毛管间距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在阿勒泰市青河地区进行苜蓿浅埋式滴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0、60、90 cm 3种毛管间距。通过观测各土层含水率、苜蓿毛细根密度以及生长指标等,研究毛管间距对土壤水分以及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管间距为60、90 cm处理的各土层含水率增值优于30cm处理;毛管间距30、60 cm处理苜蓿的毛细根密度明显高于毛管间距90 cm的处理;毛管间距为30、60 cm的处理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差异较小,其中以间距60 cm处理为优,而间距为90 cm对其影响较大,不利于苜蓿的生长。因此,毛管间距以60 cm最优,适合该地区苜蓿的灌溉。  相似文献   
33.
抗蚜威水分散性粒剂防治苜蓿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抗蚜威水分散性粒剂(WDG)对危害眉豆的苜蓿蚜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对该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4.
采用硅胶、聚酰胺、凝胶色谱等方法对甘蔗(Saccharum sinense Roxb.)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质谱(mass spectrum,MS)鉴定所得化合物为苜蓿素;建立苜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批次甘蔗叶中苜蓿素的含量,其中,新台糖22号含量最大为0.152 5 mg/g,桂糖26号含量最小为0.080 46 mg/g,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甘蔗叶中苜蓿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5.
苜蓿中含有叶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活性多糖等营养成分,本文对苜蓿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进行了综述。目前各种苜蓿食品得到广泛开发利用,苜蓿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6.
2009年4月2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布信息,建议消费者立即停止食用生的紫花苜蓿芽,包括含有紫花苜蓿芽的混合食品,截至日期另行通知。因为该产品已证实被沙门氏菌污染。其他类型的苗芽不在这次发生的被污染事件中。  相似文献   
37.
不同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效果的比较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酸热法、碱化法和发酵法3种方法制备苜蓿叶蛋白,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叶蛋白得率、氮含量、溶解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持水性、吸油性等功能性质,并进行电镜观察表征。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苜蓿叶蛋白的得率和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4.9%和45.08%,明显高于酸化法和碱化法;比较其功能性质,碱化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在起泡性、持水性和吸油性上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200.00%、5.40%和5.31%;发酵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较好,分别为80.52%、78.60%和20.65%。扫描电镜观察3种方法所制备苜蓿叶蛋白的表面结构,碱化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结构疏松,且有一定程度的破坏,酸化法和发酵法的苜蓿叶蛋白表面结构紧密、连续完整,并发现发酵法还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说明利用不同的方法制备苜蓿叶蛋白,其得率、氮含量、功能性质及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8.
以生长第4年和第8年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腐殖酸肥水平对紫苜蓿的生长及各茬草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肥后紫花苜蓿的株高、一级分枝数、节间数、节间距、茎叶比以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生长第8年苜蓿的增效更为明显;生长第8年苜蓿施用腐殖酸  相似文献   
39.
苜蓿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中含有苜蓿叶蛋白、膳食纤维、多糖、皂苷、三萜、类黄酮、绿原酸、香豆素、生物碱等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且含量可观,种类丰富多样。对苜蓿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针对我国农业部未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苜蓿草品系J163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Taq Man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根据转基因苜蓿草品系J163 5’端外源插入片段P-e FMV与苜蓿草基因组DNA之间的邻接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转基因苜蓿草J163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本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可重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于转基因苜蓿草J163成分检测,检测最低DNA浓度为(1imit of detection,LOD)为15 pg,相当于9拷贝转基因苜蓿草J163基因组DNA,重复性试验显示,其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苜蓿草J163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准确、稳定地对转基因苜蓿草J163成分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