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8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57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100篇
水利工程   9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化学工程》2016,(1):1-6
雨生红球藻细胞释放的无类囊体内生蓝藻TDX16在强光条件下其细胞内细胞器依次形成。首先细胞中新合成的电子致密物质和淀粉状物质与原核细胞质分离,从而形成2个区室:即收缩的原核细胞质及其周边充满电子致密物质和淀粉状颗粒的环型区域。然后收缩的原核细胞质发育成含有光合片层,蛋白核和淀粉颗粒的超大叶绿体;而环型区域的物质则组装成线粒体和细胞核。最后叶绿体产生的球状体释放出内含物后变成液泡,而内含物则积累形成真核细胞质。伴随着叶绿体的形成,TDX16开始在光合片层上合成新光合色素如叶绿素b,而少量的藻蓝蛋白则残留在其细胞膜上,由此TDX16转变成含有叶绿素b和藻蓝蛋白的特殊绿藻。TDX16的这一转变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其形成的绿藻在生物化工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庆  王岩  陈婷  徐文杰  韩士群 《塑料》2020,49(1):23-26,30
以聚乙烯醇(PVA)和水华蓝藻为主要原料,通过溶液铺膜法制备了蓝藻/PVA共混膜,采用万能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助剂对蓝藻/PVA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当添加比例为PVA的1/2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比无藻处理下降了65.89%和79.57%。甘油、尿素显著提升了蓝藻/PVA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当添加比例为蓝藻的1/2时,分别能使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提高73.20倍和62.02倍。虽然柠檬酸、硅烷偶联剂能够提升蓝藻/PVA共混膜的拉伸强度,但只能在低剂量时促进断裂伸长率的小幅提高,当柠檬酸添加比例为蓝藻的1/40时,膜的断裂伸长率能提高4.41倍,而当硅烷偶联剂添加比例为蓝藻的1/20时,膜的断裂伸长率能提高1.49倍。尿素与甘油复合增塑,更有利于提升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硅烷偶联剂与甘油复合增塑,更有利于提升共混膜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特征,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确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标准,利用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收集2006-2008年暴发资料,建立excel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库,按季节、月份、致病因素、致病食品、就餐场所、引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共189起,发病2678例,死亡6例,平均每起发病14.17例,罹患率13.47%,病死率0.22%。查明致病因素共166起,占总数的87.83%;微生物性暴发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8.20%和70.95%;有毒动植物性暴发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6.67%。微生物性(17.27例)平均每起患者数最多;化学性罹患率(91.83%)最高;有毒动植物性病死率(1.86%)最高。结论应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中国大陆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网报告的全国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101起,累计发病44 510例,住院15 193例,死亡6例。平均每起事件的发病人数为21例。50.9%(1 069/2 101)的暴发未确定致病因素,21.2%(446/2 101)的暴发事件未确定原因食品。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已知病因暴发事件65.7%(678/1 032);引起死亡的暴发事件首要因素是化学性因素,占总死亡人数的83.3%(5/6)。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和蜡样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分别占已知病因暴发报告的14%(145/1 032)和13%(135/1 032)。最常见的原因食品为肉类食品(9.2%,194/2 101)、误食有毒植物(8.8%,184/2 101)和米面食品(8.1%,171/2 101);9月是高发月份(20.2%,425/2 101);暴发中的原因食品受污染的环节主要为制备食品时加热温度或时间不充分,或者误食误用有毒动植物、化学物质,以及对食物储存不当。结论 学校和食品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指导及监督管理,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针对中小学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各部门紧密合作,加强现场卫生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了北京市人工湖湖水保持措施与水质的关系,研究了中关村软件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体保持的各项措施,通过对上述各种技术措施的分析和论证,监测各湖水的关键水质参数,得出了各项水质保持技术措施的有效性,为人工湖水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保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河2013年蓝藻生长暴发过程、监测数据、感观表象、相关因素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将总氮、总磷、氮磷比、水温和气温等蓝藻生长、暴发的影响因素与藻密度进行对比,发现蓝藻暴发与水温、最高气温、氮磷比、总氮等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同时,将海河蓝藻暴发从感官上分为5级,并将感观分级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实现了在数量级精度范围内通过感观观察初步判断蓝藻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体富营养化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氮磷等营养物含量过高而加剧微生物分解及腐败所引起的水质污染过程。其结果造成河流黑臭、湖泊藻华、海洋赤潮等微生物灾害,因此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通过分子设计和有机合成方法研制出的MEP环境疫苗具有生物特征,是一种高结构高分子的智能抗菌材料,其衍生的定向操纵微生物的生物学系统工程,使M水体转换过程中自动滋生的生物链以及M水体快速转换,驯化水生生物形态和功能,M水体中氨氮、总磷植物植物营养物质削减率快速增强,将微生物优势种群从水体中驱除,有效地提高了河湖、海洋、地表M水体中微生物生物量的灭活率,实现M水体智能转换工程,使河湖富营养化症状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9.
近期随着大面积小麦进入三叶一心期,小麦条锈病已陆续在四川省冬麦区见病,目前病情明显重于近五年,仅次于超历史水平大暴发的2002年。前年秋苗呈现发病早、病点多、病情重、蔓延快的特点。自08年11月12日元坝、剑阁查见小麦条锈病后,我省目前已有宁南、梓潼、中江、阆中、南部、金堂、蓬溪、盐亭、游仙、雁江等12个县(区)发病,除梓潼外,  相似文献   
20.
李杰  李训周  段东霞 《广东化工》2023,(21):116-117+109
核电厂冷源系统是核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其末端冷源水取水回路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海生物暴发影响。本文列举了国内外海生物暴发对核电冷源系统的不利影响;分析了致灾海生物的类型、暴发规模和环境条件及诱因;从海生物监测预警、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核电冷源系统安全防控技术现状,结果表明:单一的防控技术难以确保冷源系统安全,多种技术结合的系统性方案可能提供更有效地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