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81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1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Brasilia, born of the urban plan by Lficio Costa and of the unexpected concrete structural forms designed by Oscar Niemeyer, knew how to adapt to the new forms that came from the country's religious syncretism.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are, through religious symbolism, structural forms and architectural spaces, two sacred monuments: The cathedral of Brasilia (1958-1967) and the stupa of the Tibetan Buddhist Center, inaugurated in 2006. The millenary construction form of the stupa, one of the primordial sacred structures for all Buddhism traditions, the sacred symbol of enlightenment, must obey some construction rules according to its lineage's Buddhist tradition. In this way, the stupa is the opposite of a strong and fearless structural form embodied in the cathedral, with its 16 revolution hyperboloid concrete pillars and its subterranean entrance. Although built in concrete both are unusual forms of architecture with distinct spatial conception and sculptural form structures. While respecting religious differences, it is noticeable a real commitment between form and structure, volume and religious symbolism. At the conclusion, it is perceivable how distinct forms--the Cathedral and the Stupa--can respond in analog manners to the necessity of a gathering space where visitors go in search of expressing their faith. Along with them, Buddhism and Catholicism are rooted in Brazil's new capital.  相似文献   
42.
《Planning》2013,(22)
近年国外学者关注藏区寺庙历史、建筑、艺术、文学和政治等多种方面,但是关注藏区寺庙历史的著作尤其多。格鲁派,和其他教派相比,寺院受更多学者关注原因之一。并且多种文明交汇处的寺庙也是研究热点。本文概况了国外主要寺庙研究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43.
清朝时期为巩固满蒙关系,更好的统治西藏和蒙古,清统治者实行尊崇黄教的政策。在全国兴建大量黄教寺院及建筑,做为政治中心的北京也不例外。以琉璃阁和智慧海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的建筑,它不仅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满蒙藏族民族关系融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44.
在简要论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就甘、青、川、滇藏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区分布特征,寺院建筑群布局及其相对于西藏地区寺院的变异和发展做了初步探讨,对进一步研究本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问特性,主体建筑平面型制特点等相关课题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45.
龚剑 《兵工科技》2006,(1):40-42
对于西藏,一般人的印象都是风景优美,藏传佛教神秘,经济落后.手工艺品精致。其实,在西藏.对于军事爱好者.尤其是冷兵器爱好者来说,有一样东西最值得向往.那就是藏刀.一种神秘.犀利的兵器。本文作者曾常年生活在藏区,对于藏刀有相当的研究,本身又是冷兵器收藏家,相信此文对于想了解藏刀的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6.
佛前繁花     
每年藏历的正月十五,藏区各大寺院都要举行酥油花艺术展览。传说,1409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创者宗喀巴大师在西藏开祈愿大法会时,梦见荆棘变成明灯,杂草化为鲜花。宗喀巴认为这是仙界在梦中的显示。于是,用酥油塑成花卉树木,奇珍异宝,再现梦境,连同酥油供灯奉献在佛前。  相似文献   
47.
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艺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传佛教建筑的造型、装饰色彩、装饰题材与表现形式等几方面探讨其装饰艺术与佛经教义的内在联系以及汉地儒家文化、藏文化与印度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相似文献   
48.
王志强  迟敏  高旭  齐卓彦 《世界建筑》2023,(12):106-113
针对当下藏传佛教建筑研究多集中于文化内涵、历史演进与形式特征,对物质空间的内在属性及体验感受分析尚不深入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建筑实体测绘与史料分析,借助Isovist视域分析方法,对藏传佛教建筑转经道空间原型进行提取与视域量化分析,进一步阐明其物质空间特征与人的视觉体验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地域性建筑分析与当代转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潘瑞  韩秀华 《山西建筑》2007,33(33):52-53
对内蒙古库伦旗兴源寺大经堂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大经堂的建筑平面和建筑立面特点,并对大经堂的建筑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大经堂的细部装饰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大经堂的研究,对于促进藏、汉和蒙文化的融合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0.
密宗,是佛教教系中由大乘教一部分派别和婆罗门教相结合而成的一个重要教派,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特征,主张摄宇宙万有而俱众生心中,三密相印即可成佛.其仪式繁密、咒术繁多、虽然不易为普通信众所体悟与修持,但因其在藏传佛教中的根宗坚固,又因其繁丽神秘的宗教图像所特有的摄服力,至今仍拥有众多信众与广泛的传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