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6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425篇
电工技术   585篇
综合类   692篇
化学工业   132篇
金属工艺   71篇
机械仪表   329篇
建筑科学   1348篇
矿业工程   1458篇
能源动力   161篇
轻工业   105篇
水利工程   2790篇
石油天然气   440篇
武器工业   95篇
无线电   8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9篇
冶金工业   104篇
原子能技术   36篇
自动化技术   7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我国空间应用有许多方面,对地观测仅是其一,它们的重要性和发展次序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国家和社会的总需求。有关对地观测需求的文献,以往比较分散,本文在分析、归纳这些分散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篇综合性论文,以供有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同时,我们也提出我国对地观测方面的现有基础的内容,虽难说全面,却理出了头绪,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94年4月9日一2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装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空间雷达实验室1号)在太空进行了为期n天的飞行,获取地球表面4000多万平方公里雷达图像。这是一部首次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多波段、多极化同时成像雷达,代表了国际上的最前沿水平。包括我国在内的由13个国家52个项目科学家组成的2000余人的研究队伍,在全球400多个雷达试验区开展了多学科科学观测.表明国际性雷达对地观测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次观测活动中.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中国6个航天雷达试验区雷达数据的分析,已取得一些重要认识与发现。  相似文献   
13.
14.
ASSM-Ⅱ型声学悬浮泥沙观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文观测设备-“ASSM-Ⅱ型声学悬浮泥沙观测系统”,它可认自动,连续和长时间地实时观测水中悬浮泥沙深度分布和动态变化过程,文中介绍了工作原理框图,技术参数,性能特点及海上现场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挖河减淤的临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表明,要提高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挖河减淤效果,就要增大挖河段以上河段的溯源冲刷量,同时减少挖河段的泥沙回淤量。而且,后者是提高挖河减淤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挖河段的底坡比降应在设计水沙条件下使水流挟沙力沿程不变或有所增大,其临界坡降至少应等于或大于水流能够克服边界摩擦所引起的摩阻坡降和为保持水流运动所需要的水力坡降之和。根据试验资料初步分析,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减淤的临界比降应大于1‰。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及降雨量观测资料计算降雨渗入系数,以采用有效降雨量参加计算较为合适,并应充分考虑分析表层岩性及地下水埋深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位山穿黄探洞应急加固工程大堤的工作状态,确保位山险工段大堤安全运行,2000年1-3月在大堤上安装埋设了监测仪器,并按设计要求的方法和频次进行了观测。经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黄河大位移较小,主要是自然沉降和降雨导致,与洞内施工无明显相关性;大堤渗压主要受黄河水位影响,与洞内涌水、灌浆相关性不明显;洞内施工未引起大堤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