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2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2.
赣江流域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特征及其概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长江》2021,52(5)
为探明赣江流域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基于赣江流域1960~2018年降水和径流量资料,分别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径流指数(SSI),基于游程理论识别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事件并分析干旱特征变化过程,同时利用Copula函数和条件概率分布分析干旱重现期以及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概率关系。结果表明:(1) 6个月时间尺度下SPI和SSI相关性最好,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无滞后,水文干旱严重于气象干旱,2000年以后水文干旱呈加重趋势;(2)相同单变量重现期下,气象干旱联合重现期大于水文干旱,同现重现期小于水文干旱;(3)随着气象干旱加重,不同等级的水文干旱发生概率增加,发生气象干旱情况下引发水文干旱的概率为0.892。研究结果可为赣江流域抗旱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选用栋背、吉安、峡江水文站26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变化分析,以研究赣江中游吉安段的水质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26年来赣江中游吉安段的水质无明显变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仍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低,季节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时有发生等问题,并曾发生水污染事件.为了继续保护好吉安的水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减少农业污染、治理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两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4.
利用赣江外洲水文站1957 ~2010年径流量与悬移质泥沙输沙量监测资料,分析赣江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赣江年径流量在近50多年来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自1998年起的近十几年显著减小;(2)赣江入湖年输沙量在近50多年来也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1991年起赣江年输沙量快速、大幅减小;(3)赣江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相关点群均呈双层分布,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乘积的相关关系较密切,所建立的年输沙量经验公式比未加入洪峰流量的经验公式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85.
赣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赣江流域内44个站点的59年(1960~2018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赣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研究表明:赣江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1~6月逐渐增多,6月以后急剧减少,降水量以18.8mm/10年的速率增多,降水量空间呈现‘中间少四周多’的分布;1991年降水出现了由少到多的突变,2002年为由多到少的突变,降水主周期为35年,并伴有6年、12年、18年的次周期;降水的前3个模态累积贡献率达82.9%,3种模态表征的降水分布主要为空间一致型、南北相反型、中部与南北相反型.  相似文献   
86.
《水电能源科学》2021,39(9):1-5
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集合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8个气候模式模拟的赣江流域和汉江流域1961~2000年的月气温、月降水数据,评估了单气候模式和BMA集合气温和降水的精度及其误差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BMA集合的两个流域月降水和月气温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单个气候模式,其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低于多数单模式,流域平均的均方根误差最小,BMA集合的月降水和月气温总体优于单个集合成员,表明了BMA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气候模式在研究区气温和降水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87.
赣江流域水资源的社会公共性决定了无论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或是对资源的保护治理上都必然会涉及各种利益主体,而水资源保护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行政主管部门这一单一主体的管理,势必难以有效的兼顾各方利益,必须调动各个利益攸关方,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文章立足于赣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公众参与机制为视角,系统分析和探讨了赣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显存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完善赣江流域的水环境公众参与机制、实现赣江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8.
《南昌水专学报》2017,(6):57-61
以南方红壤区重要的水土流失区——赣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选取区划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将赣江流域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分别为赣北平原湖泊区、赣中河谷盆地区、赣西山地丘陵区和赣南山地丘陵区;指出影响流域水土保持区划的关键因子是地形、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论述了各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经验、模式和发展方法,研究结果对赣江流域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
江西河流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江西省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分布,以及全省河流的量算和解释,对江西河流水体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丰城市城西片区位于赣江下游左岸,该片区现状堤线断续、堤身低矮,防洪能力低,亟待治理。采用河势分析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论证了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对河势、防洪及重要涉河建筑物等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多年来河势相对较为稳定,工程实施后可以提高城西区的防洪标准,有利于防洪减灾,易形成良好的区域生态与环境,但对河段洪水位、局部深泓,以及近岸流速等存在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工程决策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