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8篇
水利工程   3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梁济运河系近年来南四湖生态、生产引黄用水的主要补水河道,也是今后南水北调东线的干线输水通道。通过对梁济运河引黄河水补南四湖泥沙淤积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资料,采用建立引黄水量与输沙量的模比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自梁济运河入南四湖各要素的沿程变化情况及对南四湖的淤积影响,并与河道行洪泥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引黄泥沙对梁济运河中下游河槽及南四湖淤积影响甚微,远远小于河道行洪带来的淤积影响,该分析结论对于研究梁济运河及南四湖淤积,进行工程治理,以及今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于涛  邓义祥  富国  郑炳辉 《人民黄河》2007,29(12):27-28,30
收集了黄河重要干流水文站和一些主要支流近50年的输沙量及径流量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输沙量绝对值和相对径流量的多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干流除上游唐乃亥站输沙量相对径流量有升高趋势外,其他各站输沙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为减少或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大量水库的拦沙作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造成的;各支流输沙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径流量变化也以减少或不变为主,但黄河中游产沙区的几条主要支流在径流量下降的情况下输沙量相对径流量却没有显著变化,这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93.
<正>一、概况榆林市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黄沙片片,绿色难觅,生态环境脆弱;南部,大山连绵,丘陵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多达5.13亿吨,占三门峡以上输沙量的三分之一,天然林只有60万  相似文献   
94.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无定河白家川水文站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降水量—径流量、降水量—输沙量和径流量—输沙量双累计曲线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突变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家川水文站的输沙量时间序列分别在1966年、1972年和1979年发生了突变,赵石窑站的输沙量时间序列分别在1966年、1979年发生了突变;无定河流域下一时段的输沙量时间序列与过去50 a的变化趋势相同,具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人类活动是造成无定河入黄水量和沙量减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5.
通过辽河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年变化,分析输沙量的年际演变规律及河道冲淤情况。为了说明六间房站以上河段淤积演变规律,用该站临近的上游巨流河站及支流柳河新民站作比较站,巨流河站,与新民站和量比六间房站多出的量与新民站多年悬移质泥沙量接近,说明柳河来沙几乎全都积在该河段,从而论证了辽河下游平原段清淤疏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6.
基于唐乃亥水文站1956~2009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应用协整分析和集对分析方法量化探讨了黄河源区水沙变量之间的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黄河源区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波动的同一度最高,对立度最小且仅为0.02;黄河源区水沙变化具有较稳健的同步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97.
河流的泥沙不仅关系河流本身的发展演变,也反映了流域的环境特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文章选用了黑孜河黑孜水文站39年的资料,通过统计,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黑孜河的输沙量、含沙量的分布规律及特性。  相似文献   
98.
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下泄水沙通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主要的10条河流17个代表性站点,分析、插补各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汇总得出1955-2007年53年的水沙通量系列数据,代表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总的下泄水沙通量。总体看,中国大陆太平洋流域河流总的水通量约为每年15 600亿m3/a,从时间序列来看,无明显趋势性变化;总的沙通量约为每年13.9亿t/a,从时间序列来看,呈明显的4级梯级下降,年输沙量从20.9亿t/a降至近年的5.8亿t/a。输海沙量的降低主要是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对水沙量的调节、灌溉引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泥沙模型为研究流域产流产沙及在河道中的汇流、输移过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针对岷江上游镇江关流域土壤易受降雨侵蚀的问题,采用水沙耦合的流域分布式水文综合模型,对该流域1990年后典型年的径流及泥沙侵蚀输移过程进了数值模拟,并结合镇江关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成果令人满意.分析表明,近年来岷江上游地区的年径流和输沙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后者下降速率更快,说明泥沙侵蚀输移与径流相比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注重坡面治理.  相似文献   
100.
在以往输沙水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输沙机理分析着手,根据1951 -2009年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在剖析上游水沙特点和沿程泥沙冲淤关系的基础上,预估了经历小北干流放淤和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后,连续枯水状态下的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结果表明:①按照枯水年考虑,2015年黄河下游输沙水量至少需要127亿m3;②小浪底水库达到冲淤平衡后,上游全部来沙将于2020年进入黄河下游河道,2020年枯水年情况下需要的输沙水量至少为139.8亿m3;③按照持续枯水情况考虑,2030年下游河道需求的输沙水量至少为104亿m3,与2008年相比,至少缺水74亿m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