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5篇
  免费   1402篇
  国内免费   744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775篇
化学工业   729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32篇
建筑科学   322篇
矿业工程   978篇
能源动力   96篇
轻工业   90篇
水利工程   242篇
石油天然气   11052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篇
冶金工业   101篇
原子能技术   100篇
自动化技术   3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684篇
  2012年   783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老君庙油田白杨河组L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以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依据沉积相划分的主要标志,识别出河流、三角洲两类沉积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等亚相沉积。对不同小层时期的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研究,其沉积演化过程反映了湖盆水体向东南推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煤层气富集与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性,从大地热流与地温场、古构造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等三场,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层气富集的地质机制。研究认为,较低的地温为煤储层吸附甲烷提供了有利条件;古构造应力场与煤层裂隙的有机配置,对煤层气的富集比较有利;侏罗系含水层系统对煤层气的富集起到水动力封闭作用,在某些水动力较弱的近于滞流区,可能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同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层气藏属于典型的单斜构造富气模式,该模式下形成的煤层气富集特征受三场在内的各种能量场的相互耦合关系所制约。  相似文献   
993.
《煤》2016,(6)
沁水盆地位于华北地台山西台背斜东南部沁水断块,即太行山复式背斜西翼,沁水复式向斜东翼。探讨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特征、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潞安矿区及井田构造对奥陶纪岩溶水的控水作用。通过水化学特征,论证了构造对奥陶纪岩溶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控制作用,解释了井田奥陶纪岩溶水的导水性、富水性,指出了井田构造断裂带和褶皱破碎带是井田主要积水廊道和径流带。  相似文献   
994.
《煤》2016,(6):42-44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之间。晚三叠世受控于上述两条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在羌塘盆地形成了有利于成煤的古构造环境。文章通过对羌塘盆地雁石坪剖面巴贡组沉积微相和聚煤构造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其聚煤古构造规律。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瑞替期,随着中央隆起带的不断隆起,沉积环境演变为海陆交互相,瑞替期的这一构造运动为羌塘盆地巴贡组煤系地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古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995.
《煤炭技术》2016,(1):123-125
山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页岩气研究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研究区所取页岩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全岩分析、高压压汞和等温吸附测试等实验分析,探讨其储层发育特征及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羌塘盆地羌资-14井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羌资-14井地质浅钻工程为地质参数井,设计井深1200 m,要求全井取心。存在破碎地层取心困难、钻遇小型"溶洞"地层漏失、冬季施工困难等问题。此外,井位高海拔无人环境也给施工后勤供应带来难度。通过采取特种取心工具、水泥灌浆封孔堵漏、加热电阻丝包裹吸水管加热等工艺技术措施以及针对性的施工组管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钻井技术难题和后勤供应问题。为该区域及类似区域油气地质调查钻井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揭示陆相盆地古气候变化与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耦合关系,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煤岩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柴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上段(巴柔期)主采煤层煤岩组分、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研究煤层(7号和F煤层)δ13CO值平均为-23.9‰,分别变化在-26.7‰~-21.6‰和-25.6‰~-22.9‰。根据沼泽、陆源碎屑体系交替演化特征和煤层有机碳δ13CO值变化规律,将大煤沟组上段划分为8个阶段并对应于1个长周期旋回(C1)和3个短周期旋回(C2)。认为低变质煤δ13CO值在反映古大气CO2同位素组成及其含量变化的同时,还记录了聚煤期(植物生长至泥炭化阶段末)古气候(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湿暖古气候有利于成煤植物对碳同位素分馏及贫13C腐殖质(镜质组前身)的形成,煤δ13CO值降低;干热古气候不利于植物对碳同位素的分馏,但有利于富集13C的惰质组(丝质体)形成,进而引起煤δ13CO值升高。从煤层δ13CO值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与陆源碎屑体系废弃、复活及聚煤发生、终止关系角度提出了陆相盆地古气候与沉积环境、聚煤作用关系模型,指出在盆地构造活动、基底沉降较稳定和均匀的煤系沉积过程中,气候变化通过盆地和流域内径流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减去年平均蒸发量)和植被发育演化控制了绝对湖平面变化、沉积物的产生和搬运(供给)速率,进而引起盆地内沼泽、陆源碎屑两种矛盾体系的交替与演化。  相似文献   
998.
综合考虑储集层物性和力学参数的非均质性、初次压裂裂缝以及实际注采制度影响,提出了一套致密砂岩油注采开发过程中储集层多物理场四维地应力演化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致密砂岩油储集层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四维地应力演化模型,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元284区块为例,开展了水平井注采开发过程中四维地应力演化规律研究.研究表明:①受注采...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扩大油田探区范围,争取更广阔的勘探发展空间,对国内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主控因素分析表明,盆地的勘探突破受资源基础、勘探投入、科技水平以及时间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国内含油气盆地突破分区图,进一步结合矿权登记状况,能够选出油田未来国内勘探选区重点。  相似文献   
1000.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研究,乌尔逊凹陷南部下白垩统地层发育阶段性特征明显,可划分出四个二级层序构造单元和七个三级层序构造单元。另外,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乌南地区沉积相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