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13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不同大气条件雨滴下落速度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降雨优化预测准确性问题,雨滴的下落末速度是仪器测量降水的重要参数.降水识别仪器根据建立的雨滴下落的理论模型,对降水进行准确预测和识别.为了得到雨滴下落末速度的精确测量,结合曳力系数和雷诺数的对应关系,利用龙格—库塔(Runge - Kutta)法求解,得到了雨滴的下落末速度,并与Gunn&Kinzer雨滴下落末速度实测值作对比.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预测值吻合较好,结果更为精确.通过仿真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的雨滴下落末速度,得到了Best经验公式的系数.结果证明,对降水识别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精确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针对附着镜头或玻璃表面的雨滴会造成图像退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阶段渐进式图像去雨滴方法。整个去雨滴过程被分解为多个更易于实现的阶段。首先在每个阶段设计多尺度融合的编码—解码网络以学习雨滴特征,通过构建带有门控循环单元的多尺度扩张卷积来细化内部传递的空间特征。然后引入无降维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对特定空间特征下的通道信息进行提取。最后为加强每个阶段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采用跨阶段特征融合机制,在每个阶段的编码—解码网络之间加入横向连接,以实现特征信息的横向传递。在每个阶段之间加入监督注意模块,以增强不同阶段之间的信息传递,最终渐进地实现雨滴的去除。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雨滴。 相似文献
53.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1)
降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对降雨的模拟可以大大提高虚拟场景的真实感,粒子系统是模拟降雨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已有降雨模拟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大规模漫游环境下实时降雨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雨的行为,建立恰当的雨滴粒子模型;其次通过在极坐标内生成雨滴粒子,提高粒子的利用率;最后就风对于雨滴的干扰作用进行计算,模拟出了逼真的雨滴运动过程。实验表明,该方法生成的大规模漫游环境下的雨景真实自然,实时性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雨滴粒子直径和速度实时测量是雨滴谱参数计算的关键,为了实时、连续得到精确、可靠的统计雨滴样本数据,采用基于高速线阵CCD的光阵排列法对雨滴速度和直径进行非接触测量,通过FPGA构造雨滴图像乒乓操作缓存单元,存储两行连续一维动态雨滴图像,发挥FPGA的并行运算能力,利用FPGA快速实现雨滴动态图像连通域检测及连通域标记算法,进而实现雨滴粒子的直径和速度检测.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自动连续测量记录雨滴数量、粒径大小和收尾速度,为雨滴谱参数计算提供可靠样本数据. 相似文献
55.
56.
57.
赵静 《电子制作.电脑维护与应用》2021,(12):29-31,15
针对传统教室用电系统的智能化不足,扩展性较差,维修成本大,能耗比较高,因此设计高校教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采用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信号,利用光敏电阻探测光信号,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来检测温度信号,利用雨滴传感器来检测是否下雨和雨量大小,利用显示屏展示当前教室内数据信息,最... 相似文献
58.
59.
60.
神经丹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2008,(4):77-77
刚刚经历了大雪天气的南方,现在又要迎来绵绵细雨的时节了。对于从小到大都身处南方的我来说,雨是那么的亲切,以前看雨是站在阳台上慢慢欣赏,现在则是拿起DC去记录,与之前相比,显然这种记录有一种刻意的成分存在,因为拍摄雨景是需要讲究一些小技巧的,要不然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不好,肯定会影响愉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