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0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376篇
电工技术   84篇
综合类   279篇
化学工业   1099篇
金属工艺   1403篇
机械仪表   152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153篇
能源动力   281篇
轻工业   122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00篇
武器工业   41篇
无线电   6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85篇
冶金工业   393篇
原子能技术   69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A unique substrate MCPM (Mitsubishi Copper Polyimide Metal-base)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by applying our basic copper/polyimide technology.1 This new substrate technology MCPM is suited for a high-density, multi-layer, multi-chip, high-power module/package, such as used for a computer. The new MCPM was processed using a copper metal base (110 × 110 mm), full copper system (all layers) with 50-μm fine lines. As for pad metallizations for the IC assembly, we evaluated both Ni/Au for chip and wire ICs and solder for TAB ICs. The total number of assembled ICs is 25. To improve the thermal dispersion, copper thermal vias are simultaneously formed by electro-plating. This thermal via is located between the IC chip and copper metal base, and promotes heat dispersion. We employed one large thermal via (4.5 mm?) and four small vias (1.0 mm?) for each IC pad. The effect of thermal vias and/or base metal is simulated by a computer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an alumina base subst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vias are effective at lowering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C and base substrate, and also lowering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IC chip. We also evaluated the substrate’s reliability by adhesion test, pressure cooker test, etc.  相似文献   
42.
制备了基于一种简单的金属铜配合物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Cu(Ⅱ)DHBA)为载体的PVC膜硫氰酸根离子(SCN-)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在1.0×10-1~1.0×10-6mol/LSCN-浓度范围内呈现斜率为-59.5mV/dec的近Nernst电位响应,检测下限为9.1×10-7mol/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交流阻抗技术初步探讨了电极对SCN-呈现的选择性电位响应机理。该电极作为直接电位分析法的指示电极,成功运用于实验室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3.
Cu—Cr合金电极触头板铸件的熔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含0.4%~1.0%Cr的Cu-Cr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铸件经热处理强化后可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近年来该合金作为一种新材料被广泛地用于制作电子工业、电器设备上的电极触头板、接触环、夹持体等零件。Cu-Cr合金存在易氧化吸气、凝固范围窄、收缩较大、易形成集中缩孔等缺陷,这些铸造特性给生产优良的Cu-Cr合金铸件带来一定的困难。以采用常规的熔炼设备和造型材料熔铸出Cu-Cr合金铸件——高压大电流电极触头板为例讨论这一熔铸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44.
Through the vacuum diffusion welding SiCp/ZL101 aluminum with Cu interlayer,the effect of welding parame-ter and the thickness of Cu on the welded joint property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optimal welding parameters were putforward at the same time.The microstructure of joint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optical-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properties of joint and the micro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that diffusion welding with Cu interlayer could be used for welding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SiCp/ZL101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45.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双滑移取向([034],[117])Cu单晶循环饱和后的表面形貌,塑性分切应变幅(γpl)低于10~(-3)时,[034]晶体表面上要为主滑移系的驻留滑移带(PSBs)占据,次滑移只在边缘区域启动,其PSBs细窄(<1μm),体积百分数在1%以下.γpl>10~(-3)时,次滑移开始在试样的中部启动,同时,表面出现二种贯穿晶体的宏观形变带(DBI,DBII),滑移带在形变带内集中.[117]晶体在γpl=4.4×10~(-4)时,双滑移现象已十分明显.γpl>10~(-3)时,表面也形成与前者相似的形变带.DBI的惯习面与主滑移面平行([034]晶体)或接近([117]晶体),DBII的惯习面则与前者垂直,文章讨论了形变带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6.
空冷淬火Cu-Zn-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稳定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强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相变点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空冷淬火态Cu18Zn14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稳定化现象。认为该合金空冷淬火可获得长程有序完全的M18R马氏体,其有序组态为Al原子与Cu原子、Zn原子与Cu原子两种近邻(nn)有序(K=偶,H+K/2=奇),以及产生K=奇的衍射中Al原子与Zn原子次近邻(nnn)有序。其基面原子分布为:Ⅰ—1425Al+1125Cu、Ⅱ—Cu、Ⅲ—1825Zn+725Cu。与此相对应,该合金相应为Heusler结构。该合金在充分有序化的条件下仍存在马氏体稳定化。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金属离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经初步驯化的At.f菌在不同初始pH下的生长活性,开展不同浓度梯度的Ni2+、Cu2+、Zn2+及三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对At.f菌的氧化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1.8时,At.f菌生长活性最好,且低浓度的Ni2+、Zn2+对At.f菌氧化活性影响较小,对两种金属离子的耐受浓度均在20 g/L以上;而该细菌对Cu2+比较敏感,当Cu2+浓度为2.5 g/L时,菌株的生长活性明显下降,特别是10 g/L时,对At.f菌的氧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三种金属离子同时存在时对At.f菌氧化活性的影响大于单一金属离子,当三种金属离子的浓度均为2.5 g/L时,在48小时内对At.f菌的氧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三种金属离子的浓度均为5 g/L时,80小时时菌株对Fe2+的氧化率极低,说明At.f菌需要经过多种金属离子共存驯化培养后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多金属复杂矿物的处理。  相似文献   
48.
宫波  王中光 《金属学报》1994,30(10):A439-A44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双滑移取向([034],[117])Cu单晶循环饱和后的表面形貌,塑性分切应变幅(γpl)低于10^(-3)时,[034]晶体表面上要为主滑移系的驻留滑移带(PSBs)占据,次滑移只在边缘区域启动,其PSBs细窄(<1μm),体积百分数在1%以下.γpl>10^(-3)时,次滑移开始在试样的中部启动,同时,表面出现二种贯穿晶体的宏观形变带(DBI,DBII),滑移带在形变带内集中.[117]晶体在γpl=4.4×10^(-4)时,双滑移现象已十分明显.γpl>10^(-3)时,表面也形成与前者相似的形变带.DBI的惯习面与主滑移面平行([034]晶体)或接近([117]晶体),DBII的惯习面则与前者垂直,文章讨论了形变带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9.
水平电磁连铸空心铜管坯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在中试水平的空心铜管坯水平连铸过程中施加工频电磁场,分析其对铜管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加电磁场时相比,施加电流强度为140A的工频电磁场后,水平连铸空心铜管坯的组织显著细化,平均晶粒度由未施加磁场时的3.1提高到8.3,周向组织均匀性也得到明显改善;抗拉强度提高40%左右,延伸率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50.
贵金属Cu、Ag、Au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纯金属单原子理论(OA)确定了面心立方结构(FCC)贵金属Cu、Ag、Au的电子结构依次为[Ar](3dn)5.58(3dc)4.21(4sc)0.23(4sf)0.98、[Kr](4dn)4.87(4dc)4.56(5sc)0.66(5sf)0.91、[Xe](5dn)4.20(5dc)4.90(6sc)1.57(6sf)0.33,并确定了Cu、Ag、Au的密排六方结构(HCP)和体心立方结构(BCC)两种初态特征晶体和初态液体的电子结构。根据自然态的电子结构定性解释了熔点、拉伸强度、维氏硬度、体弹性模量、电导和热导率物理性质差异与电子结构的关系,定量计算了晶格常数、结合能、势能曲线及线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根据非自然态的电子结构,定性解释了晶体结构BCC和HCP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