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9篇
  免费   2265篇
  国内免费   1412篇
电工技术   165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159篇
化学工业   28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6篇
建筑科学   1477篇
矿业工程   333篇
能源动力   504篇
轻工业   63篇
水利工程   7216篇
石油天然气   776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6篇
冶金工业   184篇
原子能技术   50篇
自动化技术   29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804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702篇
  2017年   746篇
  2016年   869篇
  2015年   744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406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733篇
  2007年   937篇
  2006年   952篇
  2005年   798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490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川东北五宝场构造沙溪庙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宝场构造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在沙溪庙组地层中首先发现的气藏,也是川渝地区低效油气合作开发的重点目标。为此,通过沉积相、物性、横向分布等多方面分析研究,确定沙溪庙组储层具有以下特征:以中砂质粗粒、粗砂质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性质纯、性脆;具有低胶结物含量、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可分为洞穴、孔隙、裂缝和喉道3大类12个亚类,以次生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油气渗滤的主要通道,储集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分选中等偏低、中低孔隙度中小喉型;加砂压裂对沟通储层、改造储层效果较好;沙二段底部嘉祥寨砂岩储层物性好、横向可追踪,是勘探首选产气层。  相似文献   
122.
塔里木盆地是经历了多个原型盆地发育演化的大型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区域构造不整合面。通过对构造层序和主要构造不整合分布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13个二级构造层序;主要构造不整合显示出一定的分布特征,大体从隆起区、斜坡区和坳陷区,常由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或平行不整合到整合接触带。高角度不整合带,对油气的分布、运聚成藏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破坏作用。不整合的发育,可以成为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可以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也可以使先期油气藏遭到破坏和封闭重建,发生二次成藏。阐明不整合界面的特征,可以对分析盆地演化、古隆起古地貌恢复提供有利的依据.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库弗腊盆地是在稳定结晶基底上形成的大型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油气地质评价认为,该盆地发育始寒武系一自垩系的浅海相与河流相交互沉积,依据钻井、露头、孢粉组合可将其沉积序列划分为8套地层单元。推测盆地存在3套烃源岩:始寒武系泥岩、奥陶系泥岩、志留系Tanezzuft组泥岩,其中Tanezzuft组泥岩是盆地最有可能的烃源岩。库弗腊盆地可能存在奥陶系一志留系和始寒武系两套成藏组合,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盆地的两个沉积中心(uri槽和Kalanshiyu槽)的烃源岩已达到生油窗范围,是否存在有效烃源岩是决定该盆地油气潜力的主要因素和油气勘探的最大地质风险所在。图4参18  相似文献   
124.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高勘探程度区进一步挖潜的领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经过了40年的勘探,目前已进入了高勘探程度区.油气聚集的复杂规律表明,渤海湾盆地仍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进一步挖潜的领域非常广阔.以第三系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层系的勘探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必须将以古生界、中生界和中上元古界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层系作为今后挖潜的重要领域.渤海湾盆地任何层系都可能形成和聚集油气,因此仍有多种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尚待进一步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125.
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3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由于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晚期、喜山晚期的冲断作用及燕山早期、喜山早期的伸展运动,形成了挤压构造、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等4种局部构造样式。现今的构造样式是上述5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对合肥盆地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将为进行圈闭评价以及今后的钻探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6.
基于生态需水、河流纳污能力、水环境容量等理论,分析研究大通河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将引起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天堂寺、享堂河段会产生断流,进而对河道内生态、水环境及河谷周边陆地生态产生显著影响。综合各方面需水要求,下泄月平均流量至少不小于1.1 m3/s。  相似文献   
127.
128.
根据乌江流域总体规划、长江三峡以上防洪要求、南方电网运行特点、乌江流域水文特性等,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乌江梯级水库优化调度和发电优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并根据该研究建立了乌江流域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控系统,经过一系列优化调度规则、方法、措施在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节水增发电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9.
分析了广西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权划界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广西近年来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权划界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下一步促进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权划界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0.
The Beaver Creek confluence with the main‐stem Klamath River was studied to assess salmonid use in a thermal mixing zone under various summer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Main‐stem flow releases from Iron Gate Dam ranged from 17 cms (615 cfs) to 37 cms (1320 cf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main‐stem water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19.5 to 26°C. A grid was constructed to define the thermal refuge as a system of cells. Temperatures were monitored using remote temperature loggers and fish cou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daytime snorkelling. Most juvenile salmonids were observed moving into the refuge when main‐stem temperatures exceeded 22–23°C. Salmonids in the thermal refuge did not necessarily seek the coolest water, but were generally located in habitats commensurate with species‐specific behavioural needs within their thermal tolerance range. Such ranges largely occurred within refuge areas. Variabl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confounded observable biological thermal benefit to fish resulting from higher or lower main‐stem flows. Thermal regime dynamic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bserved, higher flows from Iron Gate Dam showed some ability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 refuge area. It appeared that without the thermal refuge, main‐stem flows alone could not sustain the salmonid population because high water temperatures usually exceeded their published thermal tolerance limit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