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4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454篇
电工技术   88篇
综合类   447篇
化学工业   161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320篇
矿业工程   292篇
能源动力   194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606篇
石油天然气   459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1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徐忠美 《断块油气田》2011,18(2):154-157
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强化油气成藏体系动态演化过程,采用"正反演结合"的思路,探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整个的研究过程分5步:通过成藏要素研究构建地质模型;通过正演烃源岩生烃过程与时空演化,分阶段计算生烃量;通过输导体系研究来调整油气最终的分布;应用油气组分追踪技术分析不同烃源岩层贡献比例;根据三维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22.
莺─琼盆地中新统梅山组有机质类型为典型的Ⅲ型干酪根,其饱和烃和芳烃馏分中富含来源于化石树脂的杜松烷系列化合物。显微镜分析表明梅山组有机质中树脂体含量较低,在有机显微组分所占比例在4%以下,平均含量只有1.5%~2%,且颗粒细小,多为1~3μm。干酪根超薄切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证实微米级和微米级以下超微树脂体在低成熟(Ro<0.70%)梅山组烃源岩干酪根中广泛存在,其丰度可达5%~10%,而较高成熟度下则其中广泛存在亚微粒体和微粒体。梅山组烃源岩植物树脂主要赋存在超微层次和分子级层次,成烃过程中植物树脂的贡献远较烃源岩中树脂体数量所反映的高。根据梅山组有机质组成和丰度,认为它可作为良好气源岩,丰富树脂物质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其生气强度。  相似文献   
223.
方法 在轮古6井四开钻井完井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BSN,选用轮古1井奥陶系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和人造裂生碳酸直 心,通过改变岩心的初始水饱和度,对水锁效应发生前后岩心渗透率的损害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同ASN浓度条件下钻井完井液滤液的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进行测定。目的 研究轮南古潜山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的水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不锁效应与初不饱和度及岩心的绝对渗透率有关,在钻井完井液  相似文献   
224.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认为地层剥蚀厚度能否根据压实规律来恢复,其决定因素并非是新沉积层厚度是否大于剥蚀厚度;当不整合面以上新沉积层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大于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时,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的压实规律被破坏,无法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否则可以恢复。据此,以用声波测井资料恢复的地层剥蚀厚度为依据,结合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剥蚀量从西向东增大,昆特依坳陷和冷湖构造带的剥蚀量(约500m)大于其东部南八仙、鱼卡等地区(约100m),潜西—冷湖四号地区剥蚀量最大(最大可超过1400m)。图5参4(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22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电关系及变化特征,以便正确判识地层层序,总结生、储、盖组合和盆地演化规律,预测盆地有利储层展布趋势,指明有利勘探沉积相带和目标.由于测井资料对碎屑岩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所以主要根据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的曲线变化幅度、形状、接触关系以及旋回性响应特征分析延长组岩性变化特征,识别沉积相类型、确定层序、层序界面,分析层序演化特征,不仅在延长组中划分出16种不同沉积相类型、4个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旋回,并识别出密集段、高位和低位体系域空间关系.利用测井响应特征能够较好识别延长组层序,层序演化控制了生储盖的空间组合和发育特征,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河道砂体分选性和储集性能好,是最重要的规模储层,最大洪泛期形成的地层往往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  相似文献   
226.
盆地的改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改造型盆地是指原型沉积盆地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受到较明显的改造,而改造较弱的简单深埋和微弱侵蚀者仍可归入原型沉积盆地范畴。就油气勘探而言,盆地实际上是指联片分布的沉积岩体。以储量而论,改造型盆地中油占一半,气占70%以上,其探明程度较低,是下世纪勘探的主要指向。在盆地改造研究中区域性不整合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把该面及上下地层作为一特殊地质体来分析其对油气的影响。地壳的多旋回开合运动是认识盆地改造和油气复杂演化过程的钥匙。勘探者要把从原型和改造保存现状入手的正向和反向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油气藏。  相似文献   
227.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油气成藏期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埋藏深度3500m以下深层是成熟勘探区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在领域,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中浅层有诸多不同之处。对东营北带胜坨地区沙四段9口井50块样品的有机和无机包裹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熟勘探区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沙四段发生过2期油气成藏:第一期发生在距今39~31.9Ma(对应沙三中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主要为发浅黄色荧光的成熟油充注;第二期发生在距今13~0Ma(对应馆陶中后期至今),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度油充注。油包裹体内的原油密度随埋深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这可能与地质历史时期多套源岩生成的不同成熟度原油由深部向浅层多期次运移充注和深部高温油藏内的原油再度裂解或气侵有关。储层物性分析结果显示:深部储层物性变差,油气的临界充注条件也变差;通过恢复该区古流体势,探讨了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建立了深层油气沿断层垂向运聚及沿连通砂体侧向运聚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28.
吐哈盆地烃源岩研究进展与低演化油气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6块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除进一步印证了前人一些主要结论(如母源输入以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和源岩演化程度低等)外,还发现了一些富有科学意义的新的现象与特征,主要包括:源岩样品中含较高丰度的树脂体类化合物;样品中存在八硫环形式的单质硫;源岩有机质经受过较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认为树脂体类化合物是低演化烃的重要母质,单质硫八硫环和生物降解作用都会导致有机质成烃活化能降低,从而促使有机质在较低的热演化阶段形成油气;这些新的发现对于认识源岩在低演化阶段形成商业性的低熟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吐哈盆地有机质成熟度主体处于RO<0.8%的演化阶段,所生成的原油应为低演化阶段的油,天然气则相应为低熟气。  相似文献   
229.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原油成因分类及含油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原油物性和地化分析资料将陆南凸起的原油分为五类:夏盐型——成熟-高成熟的古生界原油;石西型——高成熟的古生界原油;陆南型——成熟的中生界与古生界混源原油;滴西型——成熟的中生界原油;滴南型——低成熟一成熟的古生界原油.根据各类原油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结合构造圈闭条件,预测出三个含油气有利区,其中陆梁隆起西段和达巴松凸起是勘探相对成熟区;东道海子北凹陷至五彩湾凹陷一带之东侧是寻找古生界自生自储油气藏的有利地区,而凹陷边缘隆起区是寻找断裂遮挡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30.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沙海域丰富的地球物理资料和调查结果 ,对南沙海域各盆地区域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认为自中生代末期以来本区发生过 4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和南沙运动 ,它们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沉积和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礼乐运动和西卫运动主要表现为拉张性质 ,礼乐运动造成盆地初始裂离、断陷 ,西卫运动使盆地断陷、断拗加剧 ;南海运动使盆地由断拗逐渐转化为拗陷 ;南沙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性质 ,该时期所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