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0篇
  免费   2266篇
  国内免费   1412篇
电工技术   164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157篇
化学工业   28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6篇
建筑科学   1479篇
矿业工程   334篇
能源动力   504篇
轻工业   63篇
水利工程   7238篇
石油天然气   776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6篇
冶金工业   184篇
原子能技术   50篇
自动化技术   29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690篇
  2021年   742篇
  2020年   804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703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869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190篇
  2011年   1405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739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953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东西伯利亚地台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对我国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伯利亚地台里菲纪(1 650~800 Ma)和文德纪(670~590 Ma)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为:里菲纪坳拉谷演化阶段形成暗色泥页岩优质烃源岩,克拉通盆地长期发育的古隆起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带,稳定分布的膏盐岩盖层是古油藏保存的关键,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主要成藏类型。 对比我国四川、塔里木及鄂尔多斯盆地,均具有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变化快的共性特征,差异性包括我国叠合盆地下组合泥页岩烃源岩生烃指标变化大、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大及下组合埋藏深度大等。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要系统评价震旦系、寒武系暗色泥页岩烃源岩条件以及多期改造作用叠合盆地的盖层条件,突出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近期勘探要立足大盆地,寻找构造大背景,主攻构造岩性复合大区带。 以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持续开展大型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加大区域不整合面、古隆起斜坡带、大型地层剥蚀尖灭带、台缘带礁滩体及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颗粒滩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942.
西藏措勤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王冠民 《石油学报》2001,22(1):31-35
西藏措勤盆地是中生代特提斯构造域的一个大型构造复合盆地,主体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之上,包括北部坳陷带、中部斜坡带、南部岩浆岩带三个构造沉积单元。中生代盆地演化上经历了初始裂谷(T3-J1)、周缘前陆盆地(J2-J3)、孤后前陆盆地(K1-K2)等阶段。其中,北部坳陷带发育了近万米厚的中生代地层。上三叠统、中上侏罗统巨厚海相沉积地层在接近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发生变质作用,但在远离该断裂带的盆地前隆地带仍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有条件形成一些超覆油气藏或者与后期冲断褶皱有关的构造岩性油气藏。下白垩统属退积的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序列,生、储油层发育,但盖层发育相对较差,有可能在靠近改则-尼玛断裂带附近形成一些与逆冲断层有关的小型油气藏。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迅速隆升所造成的本地区海水快速退出、海相地层大范围暴露剥蚀是措勤盆地难以形成如波斯湾一样巨型油气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3.
王大锐  宋力生 《石油学报》2002,23(1):31-34,39
在我国的华北、华南地区,尤其是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发育着面积辽阔、层位巨厚的下古生界海相地层,但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古生界主力烃源岩一直有争议.本文根据两条有代表性的地表和两条钻井剖面的海相碳酸盐岩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在中-上奥陶统的大幅度正向波动,认为这是当时全球范围大陆冰川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有利于沉积有机质的保存.结合有机质丰度、成熟度指标,以及沉积相等地质因素综合分析,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发育的稳定同位素宏观证据.同时,论述了中-上奥陶统富含有机质的海相泥质岩作为我国下扬子地区及华北地台西缘海相下古生界寻找有效烃源岩重点层系的可能性与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44.
马超 《岩性油气藏》2015,27(1):89-94
定北地区盒 1 段是该区上古生界的主力产层,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但对其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气藏的评价和优选。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入手,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孔渗分析等资料,对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主河道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压实和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和原生粒间孔大幅减少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产生的粒间溶孔改善了储层物性。该研究成果为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和勘探选区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5.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波 《岩性油气藏》2011,23(5):16-20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  相似文献   
946.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通过钻井取心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分布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对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3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西台地、罗西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古地理格局,塔西南地区存在寒武系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并且该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可能是以和田河气田为代表的塔西南地区海相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区。发生于早震旦世和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以及震旦纪-寒武纪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虽然塔里木板块内的古地理格局总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以塔西台地为主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均发生了进积-加积作用而变得更大,并且不同时空台地边缘类型及其叠置型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早寒武世以发育缓坡-(斜坡坡度较小的)弱镶边台地边缘为主,中-晚寒武世以发育弱镶边-(斜坡坡度较大的)镶边台地边缘为主。  相似文献   
947.
北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缓坡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羌塘盆地布曲组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根据羌塘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古地貌特征,以及布曲组地层的沉积特征,确证布曲组沉积环境属缓坡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布曲组标准剖面野外露头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并根据剖面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3 种沉积亚相,包括潮坪、泻湖、浅滩等7 种微相。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相序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948.
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制备及其对黄河水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摩尔浓度均为1 mol/L的AlCl3和FeCl3溶液为原料,在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聚合4 h,可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结果表明,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PAFC中存在以羟基桥连的铁和铝的聚合物;将PAFC加入到500 mL黄河水中,在Al3 /Fe3 摩尔比为9∶2,碱化度为2.0,PAFC加入量为6 mg/L,黄河水pH值为6的条件下,浊度去除率达到99%以上;在黄河水中分别加入6 mg/L不同的絮凝剂,试样中絮状物沉降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PAFC,聚合氯化铝,FeCl3,FeSO4,AlCl3;浊度去除率依次为:99.3%,90.5%,79.6%,66.2%,54.7%。  相似文献   
949.
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密切相关。从古水动力场演化角度分析东濮凹陷南部油气运聚机理,流体流动与断裂开启性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结合研究区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特征分析了油气藏形成时间,恢复其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水动力单元:东、西次凹带发育泥岩压实水离心流;兰聊断裂带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中央隆起带位于东西两侧离心流汇合越流泄水区,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域。东营组沉积期是石油最主要的运移、聚集期,该阶段油气主要聚集在中央隆起带断层下盘的底部;东营运动抬升剥蚀期是石油的主要调整运移期。早期形成的深层油气藏向构造高部位的顶部运移调整,重新聚集形成浅层次生油藏;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为天然气主成藏期,断层封闭性增强,天然气聚集在构造翼部的深部地层,形成“上油下气、顶油边气”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50.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判识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CO2碳同位素、3He/4He和CO2/3He比值判断松辽盆地高含量的CO2皆为幔源成因。松辽盆地CO2的分布具有极大的不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CO2在层位上主要富集于白垩系营城组和泉头组四段地层中;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生关系。常规烃类气和幔源CO2因同受基底大断裂控制,并共享某些圈闭和储层要素而耦合混杂分布在一起。幔源CO2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火山岩气藏中烃类气和CO2相对含量的大小以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