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9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49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近年黄河来水减少,宁夏引黄灌区灌溉用水减少了30%,灌区实施抗旱打井工程,造成灌区地下水位下降,个别湖泊出现干涸;在集中连片的井灌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自备井、手压井取水困难.章分析了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潜力和未来引黄水量减少后对地下水位及灌区绿洲生态的影响,提出应保持适宜的引黄水量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维系灌区绿洲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2.
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流域中的绿洲正在发生着更为频繁的迁移演化。文章基于2002—2012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对各流域的绿洲迁移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各流域绿洲多数情况下均处于扩张趋势;绿洲中的林草水域在整个研究时段的动态变化都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用地的动态变化则较为剧烈;黑河流域的绿洲重心整体向下游方向移动,而疏勒河流域的绿洲重心整体向上游方向移动;在绿洲向荒漠转化的过程中,贡献率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原和林地;在林草水域与社会经济用地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林草水域向社会经济用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73.
植被指数遥感定量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代表性绿洲一民勤绿洲为例,使用法国CE313光谱仪,对典型样区植被反射率进行了野外测定,计算常用的6种植被指数,通过对降低土壤背景影响的效果和不同植被指数提取植被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遴选出适宜于干旱区民勤绿洲的植被指数估算模型。定量研究了民勤绿洲近20年来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过程,对预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防治绿洲沙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刘洪莉  王江丽 《山西建筑》2007,33(22):349-350
从永昌的自然环境条件出发,研究当地自然环境及植被的特征,提出生态型、节约型、功能型的设计理念,组织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其园林绿化的建设对于整个河西地区城市建设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5.
西北干旱地区绿洲生态需水及其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生态需水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的需水机理出发,界定了生态需水的涵义,认为生态需水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和目标性的特点;基于此种认识,提出综合考虑植被组成、植被盖度等多种因素的西北干旱地区绿洲生态需水量化计算方法,以额济纳绿洲为例,计算2000年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并与额济纳绿洲不同时期的生态需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76.
根据准东矿区邻近奇台绿洲1983~2013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运用Surfer软件分析了奇台绿洲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以来,研究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率为0.51m/a,其中,西部区域下降速率为0.65m/a,东部区域下降速率为0.37m/a;在西部区域形成了多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且漏斗面积不断增加;东南区域地下水位高于西北区域,地下水总体呈由南向北流动;地下水位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局部地形起伏处,地下水流大小和方向变化亦有相应变化;由南向北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农业灌溉用水量不断增加是造成绿洲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Various hydrological models have been designed to simulat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in the water-cycle system between atmospheric water, surface water, soil water and groundwater. But few have been designed specially for oases in arid desert areas where the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vulnerable because of unwise water-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in the Hotan Oasi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in China, and hen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allocation of the limited water-land resources, for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that the vulnerabl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here can be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social economy there can develop sustainably, a dissipative hydrological model for the Hotan Oasis (DHMHO) was developed. It was an outcome of years of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in arid areas and on the water–land conditions in the Hotan Oasis. Based on statistics, DHMHO introduces two empirical equations whereby we dynamically calibrated model parameters with monthly data from year 1971 to 1995. Then the calibrated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model the moisture movement from 1996 to 2003 and thereafter rationality check and error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error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groundwater depth values are almost (11 of 12 points) within 20%, and those in annual watershed outflow simulation are mostly (six of eight points) within 20% with an average annual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 (NSEC) of 0.80. With DHMHO and IPCC assessment, we also simulated th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and dissipation in the Hotan Oasis from the year 2011 to 2020. Results show detail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otan Oasis in the next decade and hence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establishing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allocation policies on the local water–land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78.
浅谈干旱内陆河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干旱内陆河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绿洲内,由于地理因素,绿洲农田系统要绿洲生态的防护系统保护。绿洲生态系统可根据其消耗的水资源来源划分为天然,半天然和人工三个阶段,干旱区水资源利用方式要适宜于绿洲生态的不同阶段,以维持整个绿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9.
绿洲生态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宁夏绿洲为例,综合考虑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因子四项影响绿洲生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系统的绿洲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以及依托配置模型构建的植被群落盖度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绿洲生态稳定性预测模型,对受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绿洲生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预测未来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绿洲生态稳定性。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水平年50%黄河来水频率下,绿洲生态稳定性整体处于良好状态;75%黄河来水频率下,整体处于一般状态。绿洲生态稳定性变化趋势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80.
以新疆农八师121团为研究区,根据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数据和2004年5月采样获得的土壤养分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冲积平原绿洲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速效钾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全氮、速效磷和碱解氮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而全磷和有机质则从1982年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逐渐演变为2004年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认为:长期的耕作、施肥的变化、种植结构的变化等随机性人为因素,导致全氮、速效磷、碱解氮、全磷和有机质从主要由气候、母质等结构性因素影响逐渐演变为结构性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尤其是全磷和有机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大;而速效钾则主要受研究区域土壤母质、土壤类型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