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38篇 |
免费 | 1685篇 |
国内免费 | 96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6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1229篇 |
化学工业 | 290篇 |
金属工艺 | 23篇 |
机械仪表 | 45篇 |
建筑科学 | 1646篇 |
矿业工程 | 410篇 |
能源动力 | 597篇 |
轻工业 | 64篇 |
水利工程 | 7965篇 |
石油天然气 | 4830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0篇 |
冶金工业 | 217篇 |
原子能技术 | 33篇 |
自动化技术 | 3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466篇 |
2021年 | 483篇 |
2020年 | 566篇 |
2019年 | 520篇 |
2018年 | 444篇 |
2017年 | 547篇 |
2016年 | 570篇 |
2015年 | 572篇 |
2014年 | 759篇 |
2013年 | 722篇 |
2012年 | 1105篇 |
2011年 | 1222篇 |
2010年 | 822篇 |
2009年 | 758篇 |
2008年 | 774篇 |
2007年 | 970篇 |
2006年 | 1086篇 |
2005年 | 931篇 |
2004年 | 753篇 |
2003年 | 610篇 |
2002年 | 535篇 |
2001年 | 447篇 |
2000年 | 386篇 |
1999年 | 384篇 |
1998年 | 269篇 |
1997年 | 245篇 |
1996年 | 244篇 |
1995年 | 178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属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盆地。盆地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相似的地层发育特征,但油气分布极不均衡。在对盆地类型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讨论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根据盆地裂谷层系结构特征,将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划分为2种盆地类型:凹凸相间型裂谷层系盆地和单斜型裂谷层系盆地;再根据裂谷阶段断阶发育特征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沉积特征,每种类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在区域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盐下裂谷层系、盐上白垩系和第三系3套成藏组合,明确了各类成藏组合的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从盆地类型角度出发,在分析不同类型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差异及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刘五舍次凹是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其主力层系始新统戴南组一段现今呈(东)南陡、北缓、中深凹的箕状格局。埋藏史恢复表明,戴一段沉积时期刘五舍次凹地势平缓,且沉降中心并非现今深凹带,古地貌远比现今构造格局平缓。物源分析显示,研究区戴一段砂体基本来自北部斜坡带,南部陡坡带供源极少。岩心观察与测、录井资料指示了研究区浅水环境下河控作用为主的沉积特征,认为断陷湖盆在其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减弱阶段亦可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井震结合预测了砂岩与含砾砂岩空间展布,指出在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陡坡带亦可阶段性出现大量重力流沉积。 相似文献
93.
超深水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受扰因素多、断面多解性强,严重影响了常规构造解释的准确性。在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超深水区的断层研究中应用高精度沿层相干技术,有效提高了断裂系统解释与组合的精度。高精度沿层相干技术对超深水三维资料中特定地质时期断层的空间展布具有很好的表征。基于此技术的断裂系统相干分析指示白云超深水区的构造走向受北东向区域断裂控制明显。下渐新统恩平组顶面(T70)为区域不整合面与白云-荔湾凹陷的断-拗转换界面,恩平组沉积时期白云-荔湾凹陷具有连通性,渐新世早期断陷特征减弱,晚期以断拗-拗陷作用为主,对珠二坳陷超深水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陆丰13东洼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在精细解释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陆丰13东洼的洼陷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恢复与研究,探讨了构造演化对圈闭形成与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陆丰13东洼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中始新世断陷、晚始新世断坳转换、渐新世—第四纪区域热沉降坳陷等3个阶段,其中断陷阶段具有完整的断陷旋回,根据断陷活动的强弱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初始期、断陷高峰期、断陷萎缩期,断陷初始期和断陷萎缩期储层较为发育,断陷高峰期烃源岩较为发育。(2)在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陆丰13东洼新生代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包括披覆背斜圈闭、断背斜圈闭、断块圈闭、断鼻圈闭、构造-地层圈闭(削截、超覆)、构造-岩性圈闭。众多的圈闭类型表明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特别是断陷阶段与断坳转换阶段沉积的文昌组和恩平组均发育大量各类型圈闭,且邻近优质烃源岩,成藏条件优越,是陆丰13东洼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平面上,南部缓坡带发育圈闭类型及数量最多,其次是中央隆起带与低凸起,均是研究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95.
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制备及其对黄河水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摩尔浓度均为1 mol/L的AlCl3和FeCl3溶液为原料,在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聚合4 h,可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结果表明,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PAFC中存在以羟基桥连的铁和铝的聚合物;将PAFC加入到500 mL黄河水中,在Al3 /Fe3 摩尔比为9∶2,碱化度为2.0,PAFC加入量为6 mg/L,黄河水pH值为6的条件下,浊度去除率达到99%以上;在黄河水中分别加入6 mg/L不同的絮凝剂,试样中絮状物沉降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PAFC,聚合氯化铝,FeCl3,FeSO4,AlCl3;浊度去除率依次为:99.3%,90.5%,79.6%,66.2%,54.7%。 相似文献
96.
常规油层和气层的解释理论和技术日趋完善,但关于凝析气藏的测井解释理论基础还相对薄弱。以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为例,对凝析气层的电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凝析气层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幅度和深、浅、微电阻率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研究区凝析气藏特点,在关键井“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采用交汇图技术和实际试油、试气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常规测井储集层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红台气田七克台组和三间房组凝析气藏特点,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参数分类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将红台地区储集层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97.
98.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13可划分出4个砂层组,在对下干柴沟组E13Ⅰ和E13Ⅱ砂层组岩心的观察描述和沉积相的电性特征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这2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并根据微相模式识别和单井相分析,建立了沉积序列和沉积演化模式,并结合剖面沉积微相和砂岩含量和分布,绘制了E13Ⅰ和E13Ⅱ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图,结果表明,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13Ⅰ和E13Ⅱ砂层组发育有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前缘席状砂体也有较好的好育,二者均是储集砂体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99.
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沉积特征及优质白云岩储层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英东2井、米兰1井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发现的优质白云岩储层是目前在该区下古生界勘探中发现的最有利储集层,该优质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碳酸盐浅缓坡沉积。通过碳氧同位素、白云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白云石有序度测定及分析后指出,塔东地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属于早期回流渗透白云岩化后又叠加高温热液白云岩化形成;在该地区的2种主要成因模式中(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和高温热液白云岩化),高温热液白云岩化模式对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塔里木东河油田属超深砂岩油藏, 储集层岩石压实作用好, 开发初期预测为不出砂, 因此在油田开发时没有采取任何防砂措施。但在开发过程中, 由于压力下降和含水率上升, 岩石的应力状况及胶结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油井出砂日益严重。分析了塔里木东河油田投入开发后出砂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传统的出砂预测公式引入了地层压力亏空因子和含水率因子2 个修正项, 用修正后的组合模量公式与斯伦贝谢法公式动态地对该油田的3 口典型出砂井进行计算和分析, 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吻合。此动态出砂预测法对其他砂岩油藏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