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46篇 |
免费 | 1638篇 |
国内免费 | 55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4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986篇 |
化学工业 | 142篇 |
金属工艺 | 15篇 |
机械仪表 | 78篇 |
建筑科学 | 1508篇 |
矿业工程 | 164篇 |
能源动力 | 471篇 |
轻工业 | 68篇 |
水利工程 | 8048篇 |
石油天然气 | 312篇 |
武器工业 | 9篇 |
无线电 | 1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5篇 |
冶金工业 | 170篇 |
原子能技术 | 24篇 |
自动化技术 | 5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0篇 |
2024年 | 295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448篇 |
2021年 | 471篇 |
2020年 | 514篇 |
2019年 | 477篇 |
2018年 | 392篇 |
2017年 | 475篇 |
2016年 | 475篇 |
2015年 | 468篇 |
2014年 | 589篇 |
2013年 | 590篇 |
2012年 | 761篇 |
2011年 | 861篇 |
2010年 | 600篇 |
2009年 | 549篇 |
2008年 | 544篇 |
2007年 | 619篇 |
2006年 | 603篇 |
2005年 | 520篇 |
2004年 | 408篇 |
2003年 | 297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09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鲁古河水库供水工程为例,采用\"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进行水质预测,分析工程引水后,鲁古河水库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降低可能对库内水质及下游河道用水产生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调水后鲁古河库内BOD和氨氮增幅较小,污染物浓度可达到水质标准要求,引水后不会对下游用水量和水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以珠江干流为研究区域,选取源头及干流10个水质断面的2008-2015年7项参数监测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珠江干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得出珠江干流各测站的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氟化物(F-)共5项参数趋于改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及氨氮(NH3-N)共2项参数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流域水质变化综合指数WQTI表明珠江干流总体水质状况趋向改善;水质呈现上游恶化中下游好转、污染物呈现以省区为单位以省会为中心的西部低东部高的地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3.
房间空调器是中国长江流域地区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重要措施,然而,在以往的房间空调器的行为研究中,只能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其使用行为,由于数据获取方式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无法对空调的使用行为进行可靠且深入的挖掘,尤其是对于空调的设置温度。为了研究长江流域地区房间空调器的设置温度行为,包括设置温度的分布、设置温度调节习惯、设置温度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关系、设置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依托于大数据平台下的房间空调器监测数据,针对长江流域地区的3个典型城市(重庆、武汉、上海)的房间空调器的设置温度习惯,对重庆地区575台房间空调器、武汉地区430台房间空调器、上海地区540台空调器的夏季上万次运行数据、冬季上千次运行数据进行了基本的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空调器的设置温度及其调节习惯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夏季用户在一次空调使用过程中存在对较低设置温度(低于26℃)的短时需求情景,同时,设置温度与1 d中的不同时刻以及室外温度也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针对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水文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模型残差需满足一定的内在统计假定的要求,分别选用Levene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残差自相关系数图等方法对水量平衡模型WASMOD的模型残差的同方差性、正态性以及相互独立性等统计假定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当对原始数据未经变换而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时,得到的模型残差满足相互独立假定,但并不满足同方差性和正态性假定;对原始流量数据进行开根号变换,可以很好地解决模型残差的异方差性和非正态性问题。在模型残差统计假定得以满足的条件下,在月时间尺度上WASMOD模型可以为莺落峡流域的流量模拟与预报提供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68.
分水岭算法应用在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上时,由于该类图像中含有噪声以及设备表面复杂的纹理细节引起的灰度突变,导致存有过度分割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K均值聚类算法的改进标记分水岭算法。该方法首先预处理红外图像来抑制图中噪声;然后结合红外图像中的灰度信息,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图像的预分割,并以基于Otsu算法的扩展极值变换对预分割图像进行形态学标记;最后结合标记结果修正预分割图像的梯度图,获取分水岭算法的输入图像,完成最终的图像分割。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分水岭因图中噪声及灰度突变而引起的过分割问题;相对于Otsu算法、区域生长法等经典算法,该算法只分割出设备的外部轮廓形状,而忽略表面的纹理细节。 相似文献
69.
为模拟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构建了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并基于实测径流数据及冰川编目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与验证,定量分析了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出山径流的贡献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67—2017年玉龙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11.02亿m3,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为48.7%,喀拉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9.51亿m3,冰川径流贡献率为45.5%;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玉龙喀什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两条支流由于地理位置、冰川特征等的不同,导致两条支流的径流响应呈现较大差异,玉龙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与冰川径流贡献率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0.
GIS技术有便捷的数据管理、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直观的三维可视化能力,在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应用GIS技术,可有效地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复杂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实现美丽乡村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河南省淅川县草庙沟小流域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进行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技术路线。利用GIS技术,可在高分辨率影像上获取准确的各级汇水区、植被覆盖信息和地类信息,再结合实测水质数据和土壤、污染、降雨等调查数据,以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技术指南为技术标准,可便捷直观地划分小流域的各治理分区、进行三维施工设计、经费测算和效益分析。因此,GIS技术的利用可有效提升清洁小流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