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94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克拉玛依特低渗砾岩油藏非线性渗流特点,采用极限渗透率法定义了有效驱动压力系统评价指标,结合油藏开发井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五点压裂井网驱动压力系统评价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有效压力系统的影响因素,即期望产能、注采压差、压裂规模和井距(排距);同时,提出建立有效压力系统的主要对策为加密井网、增大压裂规模、增加注采压差。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提出的对策为该类油藏建立有效压力驱动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隔层不发育以及蒸汽超覆等原因,蒸汽在平面上推进不均衡,出现汽窜干扰现象,降低了油藏开发效果。在分析九区吞吐井汽窜特征、目前所用高温调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汽窜通道调控治理工艺技术研究,研制了适合该区油藏的新型高温调堵剂,并对该调堵剂的固化及抗稀释性、固化物耐温性能、抗剪切能力和抗盐能力等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在室内模拟该调堵剂封堵效果达标后,开展了3井次现场试验。试验井实施封堵后,注汽压力较封堵前提高了25%,汽窜干扰现象得到治理,原有窜扰井正常生产,调整了储层吸汽剖面,提高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藏储集层特征,分析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依据相应的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克上组储集层岩性,物性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了该区砾岩油藏流动单元类型,特征及流动层带指标(IFZ)的划分界限和计算方法,对该区砾岩油藏各小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分析和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与砾岩油藏沉积微相,隔夹层及储集层质量的关系,指出了不同层位砾岩油藏储集层质量及分布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老区砂砾岩油藏多处于高含水率,高递减,低速、低效的水驱开发后期阶段的现状,本次选择七中区S72-2、S72-3、S73、S74-1砂砾岩油层,采用类比分析、油藏工程分析、数值模拟及经济评价等研究方法,对不同井网井距条件下复合驱开采技术界限和开发效果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了五点法正方形面积井网、150m注采井距的复合驱工业化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05.
蒸汽驱密闭取心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蒸汽驱阶段密闭取心实践情况,论述了密闭取心的主要技术特征,要求及现场与室内选样原则;重点阐述了通过密闭取心所建立的蒸汽驱驱替模式;分析了蒸汽驱的主要驱替机理;提出了改善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本项研究将对稠油热采开发模式,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剩余油分布及驱替效率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对改善汽驱效果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巨厚的特低渗透砾岩油藏,前期采用 275 m 井距反九点井网注水开发,油井见效低、压力保持程度低、采油速度低,低渗透储集层较大注采井距难以建立有效水驱是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小井距试验通过细分开发层系、缩小井距、改变井网方式以建立有效水驱体系。将开发层系细分为 3 套,逐层上返,首先试验 P2w4 ,由 275 m×388 m 反九点井网加密为 138 m×195 m 反九点井网,后期转为五点井网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同时,控制单井注水量,采用点弱面强的注采政策。试验 3 a 后,与八区正常井距区块相比,各项开发指标明显好转,预计可提高采收率 8.5%.  相似文献   
107.
克拉玛依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通过重32井区2012年SAGD开发区循环预热实践总结,将循环预热细分为4个阶段:井筒预热阶段、均衡提压阶段、稳压循环阶段和微压差泄油阶段,并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平均连通程度由34.3%提高至86%,大幅提高了循环预热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循环预热阶段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循环预热现场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用生物酶破胶剂来解决克拉玛依油田压裂液体系破胶不彻底、对地层伤害大这一难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调整生物酶用量至250 mg/L 和添加酶保护剂250 mg/L,并与0.01%过硫酸铵复配,2.5 h 可以彻底破胶,破胶液黏度为3.3 mPa·s,残渣量280 mg/L,且无返胶现象。质谱分析破胶液分子量集中在2 147~6 366 Da,主要为13~39 低聚糖分子,表明生物酶破胶剂将瓜尔胶彻底降解成小分子的多糖化合物,解决了破胶不彻底并返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9.
方法运用沉积相、动态监测和密闭取心等方法,论述了克拉玛依油田首批结束蒸汽吞吐阶段的九1~九44个开发区油层动用状况和宏观剩余油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的弄清地层剩余油状况,充分挖掘尚未动用或动用程度差的储量潜力,以继续保持蒸汽驱阶段的合理开采。结果蒸汽吞吐初期高渗透层动用程度好,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或未动用;末期蒸汽超覆导致油层上部为强水洗,中下部基本来驱扫或冷凝水驱动。在同一开采条件下,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为:油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剩余油的基本因素;局部范围产地层水形成水淹区是造成剩余油的重要条件;开采条件不适应是产生剩余油的外部因素。结论完善井网和加密井距调整,是减少剩余油,改善蒸汽驱效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掌握合理转驱时机和开展稳油降水措施,是确保原油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