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节能减排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改善能源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减少碳排放。虽然中国高污染产业的科研经费支出较高,但是对于抑制二氧化碳排放进而改善工业整体环境效应的方向和力度仍缺乏具体的衡量指标。为进一步分析科研投入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本文首先将科研规模效应引入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LMDI模型,从经济规模、科研规模、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的分解结果进行讨论;同时为了弥补LMDI模型在弹性分析方面的不足,引入扩展的STIRPAT模型,采用总体能源强度指标和科研投入效率因素,结合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科研投入的增加对碳排放无显著抑制效果,但科研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减少碳排放;2)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量显著负相关;3)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对碳减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结合模型结果提出增强科研投入针对性,提高科研投入效率;出台节能减排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城市圈产业用水的驱动因素,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LMDI法将产业用水影响因素分为产业用水单耗、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分析不同因素对产业用水变化的效应。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经济增长和人口扩大促进产业用水增长,其中经济规模为主导促进因素;而产业用水单耗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用水的增长起抑制效应。在区域分析中,武汉市、黄石市、孝感市和潜江市产业用水的因素效应与城市圈全域基本一致;鄂州市仅产业用水单耗下降对产业用水变化表现为抑制效应;黄冈市、潜江市、仙桃市和天门市仅经济增长对产业用水变化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城市圈产业用水规划与节水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扬子江城市群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下游重要门户地区,是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发展的龙头引擎,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的绿色生态走廊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落实长江大保护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论文聚焦扬子江城市群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研究得出:1)扬子江城市群整体工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的碳排放增量明显大于其他城市;2)扬子江城市群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大致经历了扩张连接、强脱钩以及弱脱钩3个阶段,整体上脱钩水平逐渐提高,但稳定性不高,各城市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水平差异较大,但在逐步优化中;3)从驱动因素看,碳排放强度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脱钩水平有促进作用,工业经济规模效应、区域经济比重和能源结构则相反。基于此,论文提出加强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探索构建全域碳权交易市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科技创新等建议,以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工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4.
以煤炭城市徐州为例,在分析2004—2013 年徐州市工业废气排放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工业废气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强度、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人口增长4个子因素。对比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经济增长是工业废气产生的主要来源,人口增长对工业废气排放起促进作用,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能够有效地 抑制工业废气的产生。进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对各工业子行业的影响,发现化工及金属业和水热电气供应业是徐州市工业废气产生的主要行业,废气产生量已达90%以上。最后,从优化 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科技创新3个方面提出资源型城市工业废气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统计年鉴中1997-2010年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指数分解法的基本思想,基于LMDI方法构建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分解研究,然后通过求解得出每个相关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最后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山东省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在Kaya恒等式基础上,将山东省生产部门碳排放分解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4个驱动因素,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对山东省2000—2009年碳减排工作成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能源强度的变动对碳排放起负向驱动作用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均对碳排放起正向驱动作用,且经济发展是山东省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最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目前山东省碳减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7.
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江苏省水足迹总量和人均量最大,缺水程度最严重,较低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制约了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水足迹视角,聚焦江苏省水足迹效率变化,分析水足迹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和大小,为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基于2010—2019年江苏省水足迹计算结果,扩展Kaya恒等式构造出驱动水足迹效率变化的实际用水效率、水资源利用技术水平和水足迹结构3个因素,借助LMDI-Attribution模型计算各因素驱动力大小,并得到三大用水部门的具体贡献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水足迹效率增长幅度较大,从2010年的32.78元/m3增加到2019年的88.91元/m3,增幅为171.25%,其中实际用水效率为水足迹效率变化的最大驱动力,贡献了167%,其次为技术水平,贡献了26.15%;由于农业部门水足迹占比增大,水足迹结构对变化的影响为-21.67%;从用水部门来看,工业部门和生活部门的实际用水效率是最关键的驱动力,分别为91.19%和75.07%,农业部门仅为0.73%;技术水平驱动力中贡献最大的为生活部门的21.40%,其次为工业部门的4.79%,而农业部门为-0.04%;水足迹结构驱动力中仅农业部门是正向的,为0.06%,生活部门为-2.13%,工业部门为-19.60%。建议江苏省建立健全节水型农业体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业部门水足迹所占比例,保持各用水部门灰水足迹的下降趋势,限制高污染企业的投资建设,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刺激省内消费需求,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8.
HTPB/液化改性MDI聚合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与液化改性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的反应动力学,计算了相应体系的反应活化能。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60℃时HTPB与LMDI本体聚合反应形成聚氯酯的浓度-时间依赖行为,研究发现,随时间的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呈指数下降,而浓度的倒数-时间则呈直线的关系。结果表明,NCO与OH的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Ea=54.3kJ/mol。  相似文献   
39.
计算1994-2015年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运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分析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与产值的脱钩状况,并采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以期更全面了解中国采矿业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适合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年均增速分别为2.92%和-5.77%。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与产值之间的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焦类能源和电力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拉动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大,而促使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0.
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碳排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扩展的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法为基础,构建了脱钩努力分解模型,分别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工业结构和工业产出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相对脱钩努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产出因素促进工业碳排放,能源强度、工业结构因素主要抑制工业碳排放,能源结构因素对碳排放影响十分有限。2002-2012年,辽宁省处于弱脱钩努力时期,减排努力并不理想|2012-2014年,辽宁省处于强脱钩努力时期,减排努力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