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47篇
机械仪表   96篇
建筑科学   44篇
矿业工程   70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67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3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针对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连续拉深成形模拟过程中,"后续模拟过程不能继承上一步模拟结果,每次模拟均为独立流程,与连续拉深成形实际过程不符"的问题,对有限元连续拉深模拟过程、参数设置、前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ANSYS LS_DYNA的连续正反拉深的成形模拟方法和分析流程,通过采用APDL语句控制分析过程及相关参数设置,做到了参数化和通用化。提出并总结了模拟连续成形的技术关键点(该方法可应用于连续冲压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使连续成形可继承前步模拟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后续的反拉深成形有限元模拟分析,做到了分析模拟的连续性。基于这种方法对典型正反拉深筒形制件进行了成形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值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实现多次连续冲压成形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482.
设计了双弹头霍普金森杆用于精确标定高g值加速度计的动态线性参数。基于一维应力波传播理论和弹性波叠加原理,分析了双弹头霍普金森杆为不同尺寸时对获取所需激励加速度信号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不同设计条件下双弹头霍普金森杆的冲击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对比,确定了结构参数,设计了直径为30mm,长度为1 200mm的双弹头霍普金森杆,即高量程加速度计动态线性校准系统。利用设计的双弹头霍普金森杆对高量程加速度计进行了动态线性校准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加速度计动态线性误差在5%以内,证明了设计的装置可对高量程加速度计进行动态线性校准,校准结果基本满足冲击校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83.
以有效幅宽1600 mm的均匀轧辊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建立均匀轧辊内液压油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轧辊转速、油压、气压对轴线方向油压分布的影响.用AN-SYS/LS-DYNA对均匀轧辊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油压、气压作用下织物纬向受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均匀轧辊的转速和外加载荷的变化均会导致油腔内油压分布不均匀,但油压整体的变化量不大.均匀轧辊在一定油压和气压下,织物纬向受力均匀.当均匀轧辊气压不变油压升高时,织物中部受力变大.当均匀轧辊油压不变气压升高时,织物端部受力变大.研究得出各个轧点位置的受力情况,为精确控制织物轧余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4.
鱼雷自导系统毁伤评估模型是研究鱼雷与反鱼雷对抗中的关键技术,通过三维非线性动力学仿真软件ANSYS/LS-DYNA对射弹侵彻毁伤鱼雷自导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间隔靶的弹道极限速度与侵彻靶板层数、射弹与靶版的变形规律、速度位移规律和自导系统的毁伤概率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5.
切削齿型结构对金刚石钻头钻进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孕镶金刚石钻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钻头切削齿结构对钻进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Image-Pro Plus的应力面积分布对比方式。结果表明:同心环齿型钻头在钻进初期沿旋转方向切削齿前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花齿型钻头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2种齿型钻头在钻进后期均会不同程度出现内外径边缘靠近水口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易导致钻头内外径部位变相磨损;花齿型钻头的钻进效率要优于同心环型钻头,但是钻进寿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86.
针对平煤十一矿回采工作面卸压爆破合理孔径确定问题,基于实验室测定工作面的煤岩体材料参数,结合实际工况,用分析软件LS-DYNA分别对孔径30 mm、40 mm、60 mm和80 mm工况的区卸压松动爆破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四种工况下,裂隙半径最大为1.211 m;最大主应力历程曲线随着孔径的增大,爆破作用时间明显增大。通过裂隙半径结合最大主应力分析,得出该煤矿卸压爆破合理孔径为60 mm;根据确定的爆破孔径在现场进行效果考察,工作面前方的应力集中区向深部转移;消除了工作面前方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487.
介绍了500 t大型深水打捞抓斗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工况,结合打捞抓斗特殊的工作环境,建立起抓斗受力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抓斗的挖掘机理和刃口切入力。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抓斗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抓斗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LS-DYNA分析了打捞抓斗穿透船体钢板的过程,解决抓斗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用于抓斗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88.
采用计算机大型有限元模拟仿真软件ANSYS10.0/LS—DYNA,对火工品在不同速度侵彻条件下的高过载状态进行了研究,为考核和评估火工品动态性能,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89.
Portable concrete barriers are commonly used to form a secure perimeter to prevent entry of terrorist vehicle borne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VBIEDs). Barrier effectiveness can be compromised when satchel charges are used to breach a protective perimeter and subsequently permit closer access to the intended target by VBIEDs. The behavior of five portable concrete vehicle barriers was tested under satchel sized contact charge explosives at the Air Force Research Labs (AFRL) test range at Tyndall Air Force Base, Florida. Four barrier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 (FRCs) including two types of synthetic FRC, two steel-synthetic blend FRCs with different fiber volumes, and a traditional reinforced normal weight concrete which served as the control specimen. Each of the FRCs exhibited less material loss and surface damag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two steel synthetic blended concretes exhibited the least amount of damage of all barriers, with no visible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fiber volumes. The control barrier had widespread spalling and limited concrete in the core of the specimen remained intact.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created in LS-DYNA to model one FRC barrier and the control barrier to see if the models could predict the observed damage. Both models were deemed successful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show similar patterns of damage as the tested barriers.  相似文献   
490.
郭婷  王跃方 《工程力学》2011,(2):246-251,256
甲壳虫外壳有着精巧复杂的构造.该文参照甲壳虫外壳中层间芯柱的微结构,设计出几个模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分析其耐撞性和抗冲击能力.然后改进原有模型的结构形态,使其更贴切甲壳虫外壳中小柱结构,缓冲吸能性能更好.将改进后的模型与圆管结构相对比,进行准静态和模拟冲击环境的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吸能量更多,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