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5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1534篇
电工技术   30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368篇
化学工业   619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524篇
矿业工程   564篇
能源动力   520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3340篇
石油天然气   1543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篇
冶金工业   41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4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778篇
  2015年   677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364篇
  2011年   1666篇
  2010年   1101篇
  2009年   1041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1392篇
  2005年   1223篇
  2004年   1105篇
  2003年   1097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61.
针对江苏油田GY凹陷东部地区油藏具有断块小、构造破碎、储层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纵向和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分析了油水井“故障”因素:窜槽或套管破漏和层间矛盾,并根据“故障”因素介绍了生产测井方法检测的选择原则、方法。将上述原则、方法在江苏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找出了能有效辨别影响油水井生产主要因素的生产测井组合,并根据其解释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案,有效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2.
张中一 《中外能源》2008,13(3):76-80
针对特低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油层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油层压力下降后渗透率受损失的特点,以特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为基础,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特低渗透油层可动油及可动油动用程度方法的机理。推导出注采比与油井地层压力间的公式,提出了特低渗透油层的最佳压裂时机,并在龙虎泡高台子特低渗透油层开展现场试验,给出了最佳注采比(3.24),验证了特低渗透油层在注水受效后为压裂改造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针对特高含水油藏窜流问题严重、聚合物驱流度控制能力有限等问题,探索特高含水阶段非均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方法 通过微观可视化渗流实验、均质条件驱油及非均质条件调驱实验,评价了特高含水阶段水窜规律和聚驱对注水剖面的调整能力。结果 在特高含水阶段,注入聚合物和非均相体系后,驱替压差有效提高,最终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32.8%;非均相体系的注入可在聚驱后继续动用低渗岩心中的剩余油,低渗填砂管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38.1%。非均相体系有效动用了各类微观剩余油,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非均相体系能够对窜流通道实现有效封堵,改善多孔介质的微观非均质性,促使驱替液转向并进入未波及区域,对剩余油实现有效的动用,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4.
气藏型储气库交替注采工况下的储层温度变化是影响渗透率乃至储气库注采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探究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温度敏感性规律及其对气井注采能力的影响,在储气库运行的温度范围内设计了多轮次交变温度下渗透率温度敏感性实验,模拟气藏型储气库储层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储层渗透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且多轮次交变温度下渗透率表现出滞后效应,随升降温轮次增加滞后效应逐渐减弱;(2)储层渗透率温度敏感性规律不同于应力敏感,渗透率与温度呈线性相关,且单轮升降温过程中滞后效应强弱不随温度改变;(3)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渗透率温度敏感性的气井产能方程,研究发现忽略储层渗透率温度敏感性将低估气井注采能力,且储层埋藏越深、气井注采气量越大时,温度敏感性对注采能力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5.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态物理模拟是揭示天然气运聚成藏机理、总结其分布规律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天然气本身特性,使得“易泄漏、难动态、难观察”成为天然气运聚动态成藏物理模拟的最大问题。为了揭示断控气藏运聚成藏机制,总结其气藏形成序列和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东坪、马海—南八仙典型气藏为例,在建立各个典型气藏成藏演化地质模式基础上,针对气藏模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既能实现构造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又能清晰观察气体充注、运移、聚集现象的“一种可调式天然气运聚成藏模拟装置”。运用该装置成功模拟了东坪、马海—南八仙等典型气藏形成过程,明确了断层不仅作为气体运移和传递动力的通道,还控制了演化序列和分布模式;建立了“晚期成藏”和“长期成藏”两种不同类型天然气藏的形成演化序列模式,揭示了“断传高压驱动”天然气运移成藏机理,明确“深浅共存、浅差深好”的天然气藏纵向保存系列,提出了“有浅(浅层气藏)必有深(深层气藏)”,据“浅”寻找“深”的天然气勘探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6.
陆相湖盆中等成熟页岩油资源丰富,而该类型资源具有岩相变化快、成岩演化程度低、储层敏感性强及原油粘滞性高等特点,工程开发对策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典型湖相中等偏低成熟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型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工程应对策略,探索中等成熟页岩油开发动用方案。研究表明:云灰质页岩夹薄层碳酸盐岩段粘土含量矿物小于30 %,海水基滑溜水防膨压裂液体系能够抑制该类储层敏感性,并解决因粘土矿物吸水膨胀而导致的地层坍塌问题;储层脆性、生烃条件、含油性和储层水敏性是中等成熟页岩油甜点分布的主控因素,甜点厚度一般在10~12 m左右,应用叠前偏移数据体开展储层预测、读准靶点深度、旋转导向精准定向、打准甜点段及提高甜点钻遇率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采用海水基压裂液防膨、趾端蓄能体积压裂和前置CO2增能降粘可实现压裂提产。利用新认识优化QY1H井部署和实施方案,该井437 d累产油7 303.28 t(平均日产16.75 t),实现中等成熟度页岩油高产-稳产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67.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非常规泥质灰岩储层近期取得重大勘探发现。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及钻井岩心观察,通过薄片鉴定、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CT扫描以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对茅一段泥质灰岩储层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茅一段主要发育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等4种岩石类型以及粒缘孔(缝)、有机质孔、溶孔(缝)、裂缝、滑石收缩孔(缝)等5类储集空间。其中,泥晶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孔隙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储集性能差;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孔隙度高,有机质含量高,储集性能好。茅一段储层受岩相、有机质丰度和成岩作用的综合控制,生屑泥晶灰岩微相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微相中的原始孔隙发育好且富含粘土矿物;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为茅一段主要的储集空间;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为茅一段提供了部分储集空间。基于此,提出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期,由于原始组构差异,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中的原始孔隙发育;中-深埋藏期,海泡石发生成岩转化,形成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同时释放富镁成岩流体,发生白云石化;深埋藏期,酸性流体进一步改造储层,使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灰岩储层发育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68.
地震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线性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求解精度依赖于初始地质模型,而完全非线性方法可望得到高精度求解结果。有鉴于此,首先利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因果卷积、膨胀卷积和残差块构建一个时域卷积神经网络(TCN),以建立地震数据与波阻抗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然后通过该网络对样本进行训练得到反演映射模型,进一步将地震数据输入该模型得到地震波阻抗。正演数据及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地震数据到地震波阻抗间的映射,为地震波阻抗反演提供了具有并行计算能力和自适应结构的智能化方法,并在港2025区块砂泥岩储层预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9.
裂缝开度是表征致密储层品质及评价油气产能的关键参数。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的影响,致密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无规律,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或者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很难准确预测储层裂缝开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专家委员会机器模型的致密储层裂缝开度预测方法。首先,从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中获取储层裂缝开度参数,选取相同深度敏感的测井数据作为特征变量构建样本集;然后,采用核岭回归、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作为基础专家网络单元训练、学习样本集;再借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门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层次网络模块,自适应生成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单元的初始权重;最后,综合考虑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单元的预测性能,利用条件交替期望变换确定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在最终输出中的贡献,准确预测储层的裂缝开度。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定量表征井中储层裂缝开度,可为致密储层评价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0.
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的粗粒沉积扇体规模庞大、体系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蕴含巨大勘探潜力。以往主要通过观察露头、分析岩心、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研究扇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与演化规律,存在获取地下信息不连续、效率低和分辨率低等问题。利用探地雷达可进行快速、高分辨率连续探测,有助于精细解剖扇三角洲浅部沉积特征。文中利用探地雷达对青海希里沟湖扇三角洲内部结构进行探测,通过野外采集实验,分析数据特征和属性,阐明复杂环境对探测结果的影响,提出复杂环境下探地雷达精细探测的最优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同时,针对数据中道间距不一致、同相轴交叉和地形起伏等问题,提出距离归一化、偏移和静校正三个关键处理手段。实现了水道和坝体边界亚米级精度的定位,给出了水道和坝体的尺寸信息,阐明了洪水对扇三角洲储层结构的影响,为后期埋深数千米的古代扇三角洲储层建模提供了必要的精细构型组合规律和定量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