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6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1534篇
电工技术   30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369篇
化学工业   620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524篇
矿业工程   564篇
能源动力   520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3339篇
石油天然气   1543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篇
冶金工业   41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4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777篇
  2015年   677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364篇
  2011年   1666篇
  2010年   1101篇
  2009年   1041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1392篇
  2005年   1224篇
  2004年   1105篇
  2003年   1097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马井气田主力产气层段为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该地层主要是具有复杂岩性、复杂孔隙结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特点的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岩电参数之间表现出明显的非阿尔奇现象,使得常规阿尔奇模型难以准确计算储层含水饱和度;现有的建立在常规砂岩储层中的束缚水饱和度模型在复杂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储层中应用效果较差,利用阿尔奇含水饱和度与常规束缚水饱和度的差值难以准确确定储层可动水饱和度.在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电实验数据研究认为双孔隙导电体积模型能较好表征储层的导电规律;在双孔隙导电体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可动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基于岩电实验、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测试结果以及常规测井数据,分析了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提出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新方法,进而确定了模型中微孔孔隙度这一关键参数.现场实例应用表明,可动水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储层产水特征相符,利用计算的可动水饱和度判别储层中流体的可动性运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中东×区H油田发育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储集空间复杂,发育有粒间孔、生物体腔孔等原生孔隙和溶蚀孔、铸模孔等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发育情况与储层产能、渗流性能等密切相关。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建立储集空间类型识别方法,采用高斯函数拟合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得到原生和次生孔隙的截止值及占比;分析三孔隙度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响应与原生和次生孔隙占比的关系,建立了次生孔隙占比的测井计算模型。研究表明,结合储集空间类型确定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原生和次生孔隙截止值及占比,用于常规测井刻度,建立常规测井计算次生孔隙占比方法,2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表明所建方法表征生物碎屑灰岩储集空间的有效性,为储集空间的定量表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从鄂尔多斯盆地B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出发,研究了测井参数与储层产能的关系。通过分析岩性、物性、电性测井资料,提取了储层产能测井敏感参数,建立了储层分类标准。以物性参数为主建立产能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岩石脆性对储层压裂后产能所造成的影响。将岩石脆性因子引入到产能预测模型中,修正了原有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在B区块的新井生产、测试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测井解释人员需要掌握目标区域的相关信息,如构造、层位、邻井结果、砂体连通性信息、井眼轨迹、钻录资料等,才能对目标井作出正确解释。基于3D油藏地质模型开展测井解释更符合测井分析家的需要,测井解释过程形成的层位、油水饱和度等信息能够补充和完善油藏地质模型;完善的油藏地质模型又能够更精确地指导解释工作。研制了基于3D油藏地质模型构建一体化测井解释软件平台,从设计思想、架构技术、数据流控制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应用实例。3D油藏地质模型构建测井解释平台能够更好地指导测井解释工作,有利于测井解释符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溶蚀孔洞及裂缝发育,储层类型多样,气水关系复杂。岩性岩相识别、储层有效性定量评价、流体性质判别是测井评价的难点。针对火山岩储层特征,充分利用微电阻率扫描资料信息,结合岩心、薄片等资料,刻画不同岩性、结构、构造的成像特征,通过成像模式图片分类集成及孔隙度谱原生、次生孔隙、裂缝处理成果,建立不同储集类型的有效性定量判别指标;探索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判别火山岩气水层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电成像资料在火山岩储层勘探评价、开发部署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马五_4~1碳酸盐岩储层是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的目的层位之一,储层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造成岩电参数变化大,且地层水矿化度分布范围广,基于电阻率的流体判识方法难以有效识别高电阻率水层与低电阻气率层。利用挖掘系数法基于中子孔隙度测井岩石体积模型得到挖掘系数与含气饱和度的关系。天然气和地层水的含氢指数差别较大,挖掘系数与含气饱和度正相关;相较电法测井,挖掘系数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对含气饱和度较低的储层,挖掘系数受喉道半径控制,判识误差大。实际资料的处理解释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判识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107.
油气藏铼-锇同位素定年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铼(Re)、锇(Os)元素具有对氧化还原的敏感性和亲有机质特性,富集于烃源岩、油砂、原油、沥青等油气藏相关地质样品中,并被用于油气藏同位素定年。该方法既可通过Re-Os等时线直接获取油气成藏过程的绝对地质年龄,又可利用Os同位素初始值开展油源对比。分析近十余年来油气藏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指出为推动该定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的应用,学术界和工业界应密切合作共同探索Re-Os同位素在油气系统中的分馏机理,全面评价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热解事件等后期地质过程对Re-Os同位素体系的潜在影响;综合运用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建立判别油气来源的有效工具,以帮助合理选择满足同源特征的Re-Os同位素定年对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尽快建立油气藏Re-Os同位素定年的实用技术方案,并为业内的终端用户提供完整的使用指南。  相似文献   
108.
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技术与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的机理和相关油藏工程问题。研究表明:火烧油层吞吐具有热力降黏、原油裂解改质和烟道气溶解降黏等多重作用机理,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理念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结合火烧油层吞吐面临的油藏特征和转火驱的要求,给出了火烧油层吞吐开发模式的井网设计原则、周期注气量和注气速度的优化方法,并指出了火烧吞吐实施过程中对点火工艺和防腐工艺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应用于内蒙M8井区火烧油层吞吐矿场试验中,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该技术适合于深层、超深层以及水敏性等难以注蒸汽开发的油藏。  相似文献   
109.
以加拿大白桦地大型致密砂岩气田的研究为基础,梳理了致密气开发过程中需要评价分析的5大品质特性,提出了表征致密气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确定了适用研究区的致密气储层定量表征和评价技术,形成了一套指标体系:多旋回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和砂体叠置结构特征分析技术以确定储层空间展布;TOC测井参数地质统计定量技术以确定有机质丰度;岩心"四性"关系标定与序贯高斯模拟的储层物性定量表征技术以确定储层物性分类级别;基于岩心应力实验和测井解释的岩石脆性指数综合判定技术以确定岩石可压性;与压裂水平井产量相关的多参数组合综合评价技术以确定有利布井区;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定量用以表征人工裂缝、优化井位部署;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技术确定最佳压裂段数、缝间距等参数,落实分段压裂水平井单井控制体积,确定单井控制储量。通过储层和裂缝综合研究不断优化致密气藏开发井网,其中大规模水平井压裂是致密气高产的有效保障,这些技术的现场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发育与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发育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的古地貌单元。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早期认为的岩溶盆地区已经发现了大量代表了较强岩溶作用的岩溶角砾岩等地质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古地貌动态演化角度重新认识影响岩溶古地貌发育的内外因素,研究地质历史中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的性质嬗变,指导对区域储集空间发育规律的进一步研究与预测。以盆地东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地貌恢复为目的,综合研究了古地理背景、残留地层厚度、古岩溶特征等因素。认为早期在盆地中东部存在一个大范围的岩溶古高地,形成了岩溶型储集空间,但后期盆地东部逐渐演变为古岩溶盆地,形成了现今的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并造成早期形成的溶蚀类储集空间被大量充填,整体储层较致密,但由于溶洞塌陷形成的裂缝网络沟通了白云岩晶间孔储集空间,局部仍然可以保留有较好的储层,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