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8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137篇 |
化学工业 | 203篇 |
金属工艺 | 15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232篇 |
矿业工程 | 91篇 |
能源动力 | 52篇 |
轻工业 | 93篇 |
水利工程 | 699篇 |
石油天然气 | 190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篇 |
冶金工业 | 20篇 |
原子能技术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清乾隆帝一生作有大量御制诗,其中不乏咏瓷诗与题写和镌刻于瓷器之上者,在乾隆瓷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乾隆瓷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武汉东湖污染水的中试结果表明 ,出水中NH+ 4-N、NO- 2 -N和凯氏氮 (KN)浓度均显著降低 ,而NO- 3-N含量有所上升 ;系统最佳运行水力负荷为 80 0mm/d ,超过此负荷后系统净化效果随负荷增加而下降 ;在东湖现有的污染负荷下 ,处理系统仍呈现出继续承载污染量的潜力 ;就基质中KN的分布而言 ,水平方向为下行流池含量高于上行流池 ,垂直方向为上层 >中层 >下层 ,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则为叶片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5.
166.
通过规划设计,引导城市湖泊风景区与现代城市亲和,要使其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避免城市化给风景区带来破坏,使城市湖泊风景区发挥其生态优势,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7.
湖泊公园游憩空间效益呈现同质化、协调性差等问题,效益耦合机制亟待揭示。基于AHP-FCE模型建立舒适性、安全性、社交性和美学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地面观测法、POE法、行为观察法、SBE-SD法等定性与定量方法,测评湖泊公园游憩空间效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FCE)并揭示其耦合机制。结果显示:1)城市型湖泊公园效益高(2.33~3.38)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城郊小型湖泊公园最差(2.18);2)距离水体越近、坡度越缓和、绿化覆盖率越高、建筑与设施数越多的游憩空间效益越显著;3)自然湖泊和植物游憩空间效益协调发展,而人工滨水和硬质活动空间效益濒临失调。系统评价了游憩空间综合效益水平,揭示了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耦合机制,为湖泊公园等城市蓝绿空间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8.
169.
文中提出一种二维空间相干信号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L形阵接收数据协方差矩阵进行共轭重构,将原协方差矩阵的平方与重构矩阵的平方相加后求均值,得到新协方差矩阵。然后采用前后向空间平滑技术对新协方差矩阵进行预处理,最后通过Root-MUSIC算法进行DOA估计。仿真实验和湖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文中方法避免了谱峰搜索,减小了计算量,提高了相干信号DOA估计的分辨成功概率和估计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0.
为进一步掌握鄱阳湖水环境演变趋势,维护鄱阳湖生态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深入分析了近13 年鄱阳湖水体氮磷时空特征及其异常情况,剖析了其主要驱动因素的影响途径。研究发现,2010—2022 年期间,鄱阳湖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丰水期总体低于枯水期,南部湖区高于北部的入江水道。而在2015 年,鄱阳湖氮磷时空特征出现异常变化,丰水期TN 和TP 高于枯水期,北部湖区TN 和TP 浓度高于南部湖区。入湖污染负荷与水文变化仍然是影响鄱阳湖水体氮磷浓度的主要因素,而中低水位时期湖泊格局造成的“碟形湖”结构和水量分布差异是鄱阳湖TN 和TP 时空特征异常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