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176篇
化学工业   168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440篇
矿业工程   341篇
能源动力   34篇
轻工业   128篇
水利工程   89篇
石油天然气   229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齐春  何川  封坤  彭祖昭  汤印  代聪 《工程力学》2019,36(4):62-71,99
深埋盾构隧道所受围岩压力主要为围岩挤压型大变形产生的形变压力,其主要特点是变形持续时间长且具有重复性,支护完成后围岩压力仍将持续增大,企图通过增加支护刚度来抑制围岩变形是不现实的,采用让压支护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深部围岩赋存条件复杂,岩体结构复杂多变,盾构隧道穿越复合地层不可避免。以国内两座大埋深盾构煤矿斜井为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手段,对比分析不同复合地层条件下管片衬砌+可压缩层联合支护时管片衬砌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正确建立且参数取值合理的前提下,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可以和相似模型试验结果很好的吻合。均一地层条件下可压缩层可使管片最大弯矩减小12.5%~19.9%,最大轴力减小14.2%。复合地层使管片弯矩量值和分布均产生明显变化,但对管片轴力的影响则不明显,管片弯矩对复合地层抗力更为敏感,而轴力对复合地层抗力不敏感。有可压缩层情况下,复合地层中管片内力分布更加均匀,轴力的变化不明显。复合地层相对厚度对管片最大正弯矩的影响较为稳定,对管片最大负弯矩影响显著,使其产生位置偏向相对较软一侧的地层,且相对厚度越大偏移越明显。"上硬下软"复合地层中管片弯矩更容易受地层相对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943.
 类矩形盾构断面形状、机械配置与圆形盾构的差异必然引起地层变形规律有所不同,以国内首例软土层中类矩形盾构地铁隧道工程为背景,依据现场实测地表变形、土体分层沉降数据,分析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竖向变形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变形机制对施工控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类矩形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最大值约50 mm,开挖面前方影响范围约20 m;地表竖向位移随时间发展呈现出缓慢沉降(隆起)、急剧隆起、快速沉降、平稳沉降4个阶段,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通过后,由软土地层受扰动后固结引起。地层竖向变形主要受土仓压力、盾尾注浆、盾构姿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盾构掘进姿态控制是盾构两侧土体竖向位移方向相反的主要原因,盾构姿态对周围地层变形影响比单圆盾构更显著。  相似文献   
944.
虚拟现实开发平台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炳达  张瀑 《高电压技术》2008,34(2):338-341
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变电站仿真系统,对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抽象概括出了"物理特性+电气特性+行为特性"的分析方法,并用"输入—控制—输出"模型描述电气特性和行为特性。借助3DMAX和Virtools工具构造出的虚拟电气设备不仅更加接近真实设备,而且具有很高的可维护性。同时,把常用的虚拟电气设备设计成拖拉对象,用户可方便地修改虚拟变电站中的某些场景,使变电站仿真系统具有更大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45.
塑料板夹层双层井壁的轴对称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扬  周国庆 《煤炭学报》2010,35(9):1470-1475
针对特殊地层中的塑料板夹层双层井壁结构,应用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弹性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受力分析方法。综合运用线性叠加原理、弹性通解、Fourier方法等理论,获得了该双层井壁在一般荷载条件下的一组圣维南解。通过算例分析了内壁、外壁厚度的改变对井壁环向、径向及轴向正应力的影响,并利用第四强度理论分析了立井安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仅增加内壁厚度对井筒内、外壁安全性的提高均不显著;仅增加外壁厚度对井筒内壁安全性的改善较小,但对于井筒薄弱环节外壁安全性的提高则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46.
光面爆破在岩巷施工中,已经有了成形的理论和经验,而在煤巷施工中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双河煤矿三水平8#皮带道采用光爆施工为例阐述了光爆在煤巷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47.
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工作面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利用关键层理论分析覆岩破坏、移动、控制规律,并对井筒下覆工作面回采对斜井的影响进行了论证,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理论支持。现场矿压观测数据结果表明,斜井没有受到下覆工作面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8.
合理的采掘部署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重大瓦斯事故的核心和关键。针对天荣煤矿突出煤层群开采的问题。比较了开采不同煤层作为首采保护层的瓦斯治理方案;通过分析论证,确定适合矿井目前条件下的最优开采程序;并对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进行了设计;其在类似地质条件下治理矿区瓦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9.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顶板安全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矿作业过程中顶板灾害是一大安全隐患,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中充填体不能实现完全接顶,必须采取安全综合防治措施。文章主要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这2个方面对顶板灾害采取防治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可达到安全管理控制和落实的目的,而安全技术措施可从本质上提高安全可靠度。  相似文献   
950.
Afin de reprendre l'hypothèse selon laquelle l'absorption de l'eau par le stratum corneum est un phénomène osmotique et afin de d'effectuer des études, in vitro , de la biophysique de la diffusion de l'eau par osmose, nous avons mis au point un Modèle Osmotique de Cornéocyte (MOC), qui est constitué par de la kératine isolée par une membrane semi-perméable.
Immeré dans de l'eau, le MOC voit sa masse augmenter. En effet, bien qu'insoluble, la kératine est hydrophile et en accord avec le Deuxième principe de la thermodynamique, elle fait diffuser par osmose, de l'eau vers l'intérieur du MOC.
A saturation, l'eau absorbée représente 13 fois la masse de kératine.
La diffusion s'effectue selon une cinétique classique: la masse de l'eau qui pénètre est proportionelle à la racine carrée du temps.
Les éléments constitutifs du Facteur Naturel d'Hydratation comme l'urée, l'acide lactique, l'acide pyrrolidone carboxylique, accroissent la vitesse de diffusion et la quantité totale d'eau absorbée. Un humectant comme la glycérine produit un effet semblable. L'urée est le composé qui donne les meilleures performances.
L'accroissement de la vitesse de diffusion par osmose dans le MOC en présence de composés hydratants peut s'interpréter comme un accroissement de l'hydrophilie de la kératine induite par ces composés.
Le MOC semble pouvoir permettre, outre une étude théorique sur le phénomène osmotique dans le stratum corneum , des études préliminaires in vitro des produits hydratants hydrosolubles utilisables en cosmétolog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