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7篇
  免费   1238篇
  国内免费   581篇
电工技术   209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912篇
化学工业   376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99篇
建筑科学   1690篇
矿业工程   486篇
能源动力   585篇
轻工业   64篇
水利工程   6916篇
石油天然气   31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2篇
冶金工业   211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33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826篇
  2011年   934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544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WebGIS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电子地图系统建设,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保持工作流程(包括规划设计、计划管理、综合治理、预防监督和淤地坝管理等)为主线,依托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网络、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数据库,建立覆盖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2.
新水沙环境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6年、2000年和2004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对黄河三角洲近年来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资源是增加的,1996~2004年湿地总面积增加了22838.55hm^2,年平均增长率为2854.82hm^2/年。同时,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这种变化是黄河来水来沙减少和人工调水调沙的相互作用、农业开发和城市化建设等对湿地的破坏和有目的的湿地保护的相互作用、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长江江新洲堤段应用软体排护岸新型技术的情况,结合长江江新洲护岸工程对软体排施工、工艺、设备作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54.
在天然河道中,河势演变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一个河段内,一般可归纳出2-3条基本流路,为控制河势变化,需要选择出一条基本流路进行河道整治,当连续发生枯水期或洪水期时,部分河段的河势可能出现大的变化,为防止不利河势向下游传播,可修建较长的龙头弯道工程,利用龙头弯道工程分段调整,控导河势,保持河势稳定。  相似文献   
55.
80年代黄河中游来沙量减少,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减少和降雨强度减小,流域综合治理也起到了减沙作用。据分析,降雨因素减沙约占总减沙量的70%,流域综合治理减沙约占30%。  相似文献   
56.
文章通过对焦作煤田大煤顶分层沿空留巷大量观测资料的分析,闸明在大煤既定的围岩特征和留巷所采用的支护方式条件下,“支驾——围岩”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学力系,在采场支承压力作用下趋向平衡时所呈现的矿压规律。从而分析留巷所采用的梯形“工”字钢支架,巷内架设抬棚的支护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大沙河护岸生态效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iver2D软件模拟了大连市大沙河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修建后的水流状况和鱼类栖息地条件。为了选定护岸铺设的位置,以便达到最佳的河流恢复效果,把护岸铺设分为4种方案:方案一维持原貌,不铺设护岸;方案二在整个河段沿岸修建护岸;方案三在需要保护的地方修建河流护底;方案四护岸与护底同时修筑。对比了4种方案下鲤鱼流速适宜指数和河段权重可利用面积,指出了在不同流量下的护岸最佳铺设方式。结果表明利用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弥补室内实验方法和实地观测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8.
黄河水市场的建立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理分配方案,199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又向沿黄省(区)颁发了《取水许可证》。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体制还存在政府指令配水严重失控、没有引入激励补偿机制、同比例丰增枯减的原则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在黄河上建立水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可以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9.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耗水量变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水资源极其匮乏,加之地区上的配置不均衡和中游地区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黑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影响到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中游地区,该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耗水量占流域耗水量的85%以上,是黑河的主要耗水区和径流利用区。利用黑河上游控制站莺落峡站和中游控制站正义峡站水文资料,分析了黑河中游耗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黑河中游耗水量在4.4亿m^3左右,比较稳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耗水量明显增加,80年代耗水量比70年代以前增加了1.97亿-2.49亿m^3;90年代耗水量又比80年代增加了1.64亿m^3左右;80年代以来流域耗水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是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An integral method is investiga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urrent work. Th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 of inlet distortions on the trend of downstream flow feature in compressor are simulated. Other than the drag-to-lift ratio of the blade and the inlet incidence angle,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orted inlet velocity is another essential parameter to control the distortion in propagation. Based on this study, a novel critical distortion line and corresponding critical distortion factor are proposed to express the effect of the two essential inlet parameters on the propagation of distortion, namely, the inlet incidence angle and the distorted inlet veloci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mpressor efficiency, the propagation of inlet flow distortion is further described by a compressor critical performance and its critical characteristic. The results present a useful physical insight to an axial flow compressor behavior and asymptotic behavior of the propagation of inlet distortion, and confirm the active role of compressor in determining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when compressor responds to an inlet flow distortion. Received: 20 December 2001 / Accepted: 21 August 2002 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HQ RSAF for permission to publish this work, their financial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The first author wants to acknowledge Prof. Frank Marble of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r bringing the problem to the author's attention and for his helpful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