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4篇
  免费   1725篇
  国内免费   953篇
电工技术   225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219篇
化学工业   289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45篇
建筑科学   1635篇
矿业工程   410篇
能源动力   592篇
轻工业   64篇
水利工程   7945篇
石油天然气   483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0篇
冶金工业   217篇
原子能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33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967篇
  2006年   1080篇
  2005年   928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 planimetric shifts in channel location of large alluvial rivers are a critical component in the creation of divers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in riverine habitats. Engineered management schemes must also compensate for this type of channel change to protect resources and maintain navigation channels. The stability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channel was assess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channel position produced and archiv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Channel location was recorded for the years 1765, 1820, 1881, 1915, 1930, 1937, 1960 and 1970. Channel stability was measured by two introduced metrics on a cell‐by‐cell basis: (1)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Euclidean distance to a channel cell for the entire period of record, and (2) the rate of Euclidean distance change between years in the period of record. At a coarse spatial scale, channel instability increased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The variability of channel stability also increased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Analysis of this variability identified alternating areas of high and low stability occurring with greater frequency as distance downstream increased. These findings are validated by past studies of channel stability along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As a result, the proposed metrics provide a consistent, quantitative,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means of identifying areas of channel instability at several spatial scale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的膏盐岩沉积面积达5×104km2,天然气的勘探程度很低。为此,利用测井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对盐下储层进行了预测。首先,通过对盐下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对盐下储集层段的发育层位和主要储集岩类型进行了描述;然后,采用ELAN测井技术对盐下储层的物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盐下储层的物性在普遍较差的背景上存在相对发育的层段和区带;最后,利用全局优化多道地震反演技术,对岩下储层进行了预测,认为盐下存在的局部隆起是圈闭和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的古河道砂体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西北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时间域、频率域地震属性的分析,研究了河道砂体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总结出了一套利用时间域、频率域地震属性识别古河道的方法。其中对河道砂体较为敏感的沿层属性主要有均方根振幅、反射强度梯度、有效带宽及瞬时频度等。利用这种识别方法在该区找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为该区的岩性勘探部署提供了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江盆地西部藻类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三江盆地西部4口井的藻类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划分9个组合,并对各组合的时代及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河泥沙加固下游大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善淤、善决、善徒给沿河人民带来对过深重灾难,防洪问题一直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泥沙问题是黄河防洪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总结固大堤经验的基础,进行挖河疏浚,淤筑“相对地下河”,已作为黄河治理的一项重大决策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6.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dynamics were investigated over a two year period in the Upper Rhǒne River to examine the role of side-arms in providing DOC to the main channel in relation to discharge fluctuations, especially floods. Concentrations of DOC are shown to remain low in space and in time (average 1.5 mg ?1) and to be more related to global hydrological events (precipitation) than to any local flushing for backwaters during floods. Th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general assumption that side-arms are the providers of DOC to the main channel.  相似文献   
17.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扬子及邻区原型盆地可划分为 9个大层序,其中,1~6大层序由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第 7大层序为早、中侏罗纪的陆相沉积;第 8大层序为晚侏罗世的前渊沉积;第 9层序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的伸展盆地。震旦纪,中部地区为台地相环境,向南为浅海陆棚环境,向北以陆表海为主;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泥盆纪至石炭纪该区发生广泛海侵,与华南海域和太平洋海域多处相连;二叠纪至早、中三叠世为原型盆地的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分隔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勉略古洋盆向东打开,扬子北缘由前期的区域性隆起转变为向北加深的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经历了两次幕式旋回,巴东组沉积时期盆地沉降缓慢,九里岗组沉积时期则较快;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早幕 (早侏罗世)沉积缓慢,晚幕 (中侏罗世)快速沉降,以水下沉积作用为主;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早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晚期强烈;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盆地范围缩小,以湖泊、河流体系为主。由此,中扬子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4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具有幕式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永定新河河口潮流动力及泥沙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永定新河河口1997年潮汐观测资料及河道1990~1997年潮汐观测资料,通过实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初步揭示了永定新河河口潮流动力及泥沙特征,为河道的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控制工程主要效益是改变鄱阳湖“夏水冬陆”的现状,成为祖国名符其实的第一大淡水湖,水面与避署胜地庐山和历史名城南昌、景德镇等相连,改善沿湖环境,发展航运,增加水产,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使之与杭州西湖、瑞士日内瓦湖等并列为世界名湖。  相似文献   
20.
柳沟庄—窟窿山油藏储集层裂缝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根据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CT扫描以及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酒西盆地青西坳陷柳沟庄-窟窿山油藏裂缝性储集层的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及裂缝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认为储集层裂缝有3种基本类型,即构造裂缝、构造熔蚀缝和饼状破裂,主要受构造应力场及构造位置等因素的控制。根据裂缝形态、充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裂缝的形成主要有3个期次,其中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的第三期理解缝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最有效。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是柳沟庄-窟窿山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控制油气富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