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56篇 |
免费 | 276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9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430篇 |
化学工业 | 334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172篇 |
矿业工程 | 52篇 |
能源动力 | 177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2224篇 |
石油天然气 | 1622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篇 |
冶金工业 | 22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223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365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238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领域,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是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和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为代表的致密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将鄂尔多斯盆地长 7段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烃源岩条件、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成藏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长 7段烃源岩与储层是互层共生关系,属于源内成藏;而扶余油层的烃源岩位于储层之上,属于典型的上生下储,源下聚集。两者都具备致密油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致密油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2.
针对临盘油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开发调整的困难度,本文阐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治理技术的应用,如精细地质研究技术、剩余油研究技术以及改善水驱油效果的注采调整技术等。精细地质研究技术深化了对油藏的认识程度;剩余油研究技术深化认识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明确了注采调整方向;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具有的不同潜力,创新注采调整思路,不断优化注采井网,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3.
特大型水库综合运行调度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草沙水库是上海城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供水量占上海市原水供应的50%以上。为使水库运行处于原水水质优良、水工建筑物安全、机电设备完好、原水单位能耗最低的最佳状态,需要建立包括取输水设施综合监控、水工建筑物安全观测、水情水质盐度测报、视频安防等的基础数据库,并在水库避咸蓄淡、避污蓄清、防止富营养化、节能经济运行等关键调度技术研究,形成相关的模型库及调度预案库基础上,建立青草沙水库综合运行调度平台,从而科学指导水库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84.
85.
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等分析资料,对富县西部长2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长2储层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沉积因素;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隙为主,次生溶孔和微裂隙的存在为储层提供了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本区的成岩阶段已进入晚成岩A期,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碳酸盐岩充填和溶解作用,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不同,因此也控制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86.
油田经过多年开发使层系、井组的调整及措施井选井选层难度不断加大,聚合物驱后剩余油高度分散,同时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水平井成为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以细分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应用多学科研究技术,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挖潜方法;运用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定量描述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在空间展布,提出适用的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并确定水平井开采层位优选原则及水平井轨迹设计方法,这些措施都有效的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7.
88.
89.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稠油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地化特征显著。根据原油的成熟度、生物降解程度及生物降解后油气的注入情况等多元因素,将该区稠油划分为原生稠油、降解型稠油及降解—混合型稠油。西部凹陷稠油成因主要为生物降解作用,水洗作用和氧化作用则促进了原油稠化,而温度、地下水、化学条件及构造条件等是控制原油降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The multi-scale Gibbs–Helmholtz constrained (GHC) equation is a new predictive cubic equation of state that constrains the energy parameter in the SRK equation to satisfy the Gibbs–Helmholtz equation. It makes use of internal energies of departure calculated from NTP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t the molecular length scale and a novel up-scaling expression to determine the energy parameter at the bulk phase length sca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