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227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308篇
矿业工程   84篇
能源动力   124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893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篇
冶金工业   2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0篇
  2025年   3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雨洪资源的依法利用,早已在国外广泛展开。国内的雨洪资源利用,还面临着重新计算汛限水位高度,然后再依法予以重新确认的难题。唯有如此,才能缓解各级行政部门为了多产粮而"压"水库管理部门不顾风险的超汛限蓄水。因此,现阶段用"动态汛限水位"来化解矛盾,使水库管理部门从被迫接受潜规则的超汛限蓄水,转变为可以摆上台面的依法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2.
溅水问题的试验研究与随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力学试验,对于水舌撞击尾水形成的溅水分布进行研究,并运用随机溅水数值模型进行计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下游溅水区在水舌风的拖曳作用下,在平面上呈三角形分布,而降雨强度的纵向分布则符合伽玛函数形式.运用随机溅水模型得到的降雨强度分布与试验数据甚为吻合,证明该数值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溅水雾化现象,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Abstract

This study applies a state-of-art optimization technique, SSDP/ESP (Sampling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ming with Ensemble Streamflow Prediction), to derive a monthly joint operating policy for the Nakdong multi-reservoir system in Korea. A rainfall-runoff model, SSARR (Streamflow Synthesis And Reservoir Regulation), is linked to the SSDP/ESP model to provide ESP scenarios for runoff during the next month in the Nakdong River basin. The primary advantage of the SSDP/ESP is that it updates the derived operating policy as new ESP forecasts become available. Another SSDP model that employs historical runoff scenarios (SSDP/Hist) is also developed.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SDP models is that SSDP/Hist is an off-line model whereas the SSDP/ESP is on-line. The developed operating policies are tested with a simulation model using an object-oriented simulation software, STELL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SDP/ESP is superior to SSDP/Hist with respect to the water supply criterion, although both models perform simi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hydroelectric energy production criterion.  相似文献   
64.
坡面植被分布对降雨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黄土高原约15°的自然荒草坡面上,对两个坡面小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其中一个从坡顶向坡底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另一个从坡底向坡顶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分别对破坏过程中各种植被面积下的降雨产流产沙量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相同面积条件下,位于坡底的植被比位于坡顶的植被保水作用高2.4倍,保土作用高2.8倍;随着植被面积的减少,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呈不均匀的增加趋势,在不同的植被面积变化范围,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增幅不同。  相似文献   
65.
针对斜坡的稳定性与水的关系极为密切,阐述了水环境对三峡库区库岸斜坡稳定性的影响途径,从下滑力及抗剪强度等方面具体讨论了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并以千将坪滑坡与石榴树包滑坡为例,论证了库区水的作用与滑坡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为揭示土质滑坡中降雨入渗规律和滑坡成因机理,通过对四川南江县100多个滑坡进行现场调查、统计,选取二潢坪滑坡深入剖析典型滑坡成因机理,对降雨量、GPS累积位移、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等综合因素分析后,采用有限元数值法对滑坡的降雨人渗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浅层土质滑坡中孔隙水压力及含水率变化有明显滞后现象,降雨初期以垂直坡面入渗为主,一段时间后则以坡向渗流为主;斜坡中前缘孔隙水压力变化比后缘对降雨更敏感,其原因为前缘黏性堆积体、侧壁陡崖及基岩面共同构成斜坡储水边界;因滑体结构的各向异性,降雨过程中土体中局部孔隙水压力及渗流力瞬时剧增,土体饱水使得软黏土层发生软化,最终导致斜坡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67.
为提高无资料地区临界雨量分析结果的精确度,采用双曲正切产流模型和单位线流域汇流模型,结合山西省清凉寺沟流域水文下垫面产汇流模型参数,对实测暴雨洪水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深及洪峰流量的合格率均为75%,参数是合理、可靠的,据此得出了该流域不同流量级时的临界雨量。  相似文献   
68.
森林植被截留降雨实验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琢  范世香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10):857-859,866
根据半干旱地区樟子松林冠截留降雨的实测资料,对林冠截留与大气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几个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林冠截留及林内雨量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并介绍了参数确定方法。经检验,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基本上反映出林冠截留降雨的一般规律,揭示了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数量关系和客观实质。  相似文献   
69.
雨强对工程堆积体侵蚀规律和细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陕西杨凌周边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堆积体表层土壤为试验材料,模拟野外最常见的散乱锥状堆积体的形成过程和堆置形态。在室内模拟降雨的条件下,设计了七组降雨强度(1.0、1.25、1.5、1.75、2.0、2.25、2.5mm/min),研究了雨强对物质组成为全土的锥状工程堆积体的产流产沙规律和细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径流率和侵蚀速率的变化规律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径流率和侵蚀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2各雨强条件下,细沟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细沟长度与侵蚀速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产流初期(0~10 min),侵蚀速率随雨强的增大呈现出一条较为平缓的曲线,产流时间10 min后,侵蚀速率随雨强的增大呈现出指数增大的趋势;4总侵蚀量与雨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70.
汶川震区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13日凌晨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暴发了16条泥石流,其中1条特大型(文家沟泥石流),1条大型(走马岭沟泥石流),9条中型,5条小型。清平乡场镇暴发的文家沟泥石流规模最大,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达310×104 m3,文家沟泥石流将清平乡老场镇的大部分区段淤埋。由于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高烈度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原因,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调查,从物源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分析了泥石流形成原因,并分析了泥石流成灾特征及成灾过程机制,以及泥石流运动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