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5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454篇
电工技术   88篇
综合类   447篇
化学工业   161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320篇
矿业工程   292篇
能源动力   194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604篇
石油天然气   459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1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与常规油藏相比,致密油藏物性较差且渗透率低,油井需压裂建产。由于特殊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工艺,造成影响该类型油藏产量的因素较多,矿场常用的简单类比法产量预测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以经典达西公式为基础,通过灰色理论分析,定量描述影响产量的主控因素。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新投井的产量预测,验证模型的可信度。利用灰色理论与多元回归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方法开展油井产量预测,比传统方法更加科学和准确,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72.
基于一类T-模的模糊Hopfield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基于一类T-模的一种动态模糊神经网络-(∨,T)Hopfield网.文章首先证明了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及系统平衡态的Lyapunov稳定性,然后建立了吸引子的一个非平凡吸引域,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容错性.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了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73.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geothermal history of Palaeozoic 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easternmost part of the Variscan external zone in the NE Czech Republic. The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eothermal history of pre‐Variscan Palaeozoic carbonat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o asses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at of the overlying Variscan flysch. In the study area, the Palaeozoic succession occurs at the surface or is overlain by Miocene sediments of the Carpathian Foredeep. Palaeozoic nappes and the main Variscan overthrust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the subsurface at the deep Pot?tát‐1borehole.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on 38 samples from the Pot?tát‐1 well and 19 samples from nearby surface outcrops and shallow boreholes were available. A 2D thermal model was created using PetroMod and the thermal maturity evolution was modelled by EASY%Ro. The therm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interpretations of two NW‐SE seismic profiles (lines 5/83 and 5/84)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Variscan thrusts. The results were calibrated using measured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were adjusted with 1D models from three shallow boreholes. At the Pot?tát‐1 borehole, modelled maximum palaeo‐temperatures of the Variscan flysch (Moravice Formation) ranged from 310°C at a depth of 7.3 km (the top of the preserved succession) to 395°C at the base of the succession, resulting in thermal maturities of >4%Rr. Peak maturation occurred prior to the end of Variscan thrusting.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the basal heat flow for these thrust units reached a maximum value of 63 mW/m2 at 325 Ma. In addition, the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the maturity of the Palaeozoic carbonates was controlled by the thickness of the overlying Variscan flysch nappes. Maximum palaeo‐temperatures for the Palaeozoic carbonates ranged from 265°C at the top of the interval (at a depth of 7.1 km) to 290°C at the base, resulting in a maturity of 3.8 to >4%Rr which is within the dry gas window.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basal heat flows in the original (pre‐thrust) Early Carboniferous sedimentary basin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ost‐thrust location for the Variscan flysch nappes. Thi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evaluating the petroleum system in the South Moravian oil province (SW Czech Republic) where a complete sedimentary sequence has not been preserved.  相似文献   
74.
塔里木盆地西端中生界沉积环境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塔里木盆地西端喀什凹陷地区地球物理和地面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中生界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总体上西厚东薄,向东尖灭。侏罗系具有塔拉斯- 费尔干纳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和南天山、西昆仑山前坳陷两个沉积体系,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岩相差别。以这两个体系的烃源岩为基础,相应地发育两个体系的含油气系统。喀什凹陷中生界的油气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东部库车坳陷与西部阿富汗- 塔吉克盆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生代期间的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75.
Z-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马桥凸起和中拐凸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两个含油层段分别位于K1tg4788—4797m和J1$s^{1}_{2}$4 808.5—4812.5m.两层原油的族组分、全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和饱和烃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层原油的族组分、碳同位素、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并且显示原油均主要源自成熟度较高的还原、含盐、富藻类湖相沉积岩系。油源分析认为,两层油主要源自二叠系烃源岩,并有侏罗系烃源岩或侏罗系和三叠系烃源岩原油的混入,这与区内存在多套烃源岩的地质背景吻合。  相似文献   
76.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东区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与其西边的珠江口盆地相邻,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该盆地由北部凹陷、南部凹陷及中央隆起带等3个构造单元所组成。迄今为止,其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勘探中发现了CFC、CFS及CGF等渐新统砂岩及中生界白垩系裂缝性储集层之含油气构造,且探井及研究亦主要集中于该区,其他区域则勘探及研究均十分薄弱。由于中央隆起带处在盆地中部区域上有利油气运聚的低势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故迄今勘探发现的商业性油气均集中于该带,因此处于两凹之隆之中央隆起带应是该区最佳的油气富集区带及远景区,而加大勘探力度、全面解剖中央隆起带、深入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则应是台西南盆地尽快获得油气勘探突破之关键。  相似文献   
77.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资料条件的限制, 以往对轮南地区奥陶系内部的接触关系并不十分清楚。近期通过钻探和系统的地质研究发现了一些直接的地层不整合证据, 证明轮南奥陶系内部存在多期地层不整合。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吐木休克组之间都是不整合接触, 而一间房组和吐木休克组之间则是整合接触。在连续的化石带里可能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地层不整合。  相似文献   
78.
在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的油气产物配方基础上, 应用PR状态方程计算了生烃产物的PVT相图。通过不同模拟温度下生烃产物的PVT相图特征分析发现, 随着模拟温度升高, 煤岩的油气生成相态由“油相型”转变为“气相型”, 二者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1.2%~1.6%。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侏罗统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对比分析认为,丘东洼陷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对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上升,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短期基准面下降,储集层储集性能则变好。将中侏罗统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模型分为退积-退积型、退积-进积型、进积-退积型和进积-进积型等4种。同时认为,储集层物性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上升,辫状河道沉积砂体变厚、粒级变粗、砂泥比增大;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储集层物性明显变差。指出了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层段对应于基准面较低部位的储集层,丘东洼陷纵向上J2X^4早期和J2s^2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层位;平面上弧形带两翼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80.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沉积环境(台缘斜坡、台地内凹陷、陆棚、深海盆地等) 中均有发育。根据沉积相带与沉积环境的不同, 可将烃源岩划分为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发育的4 种类型烃源岩: 台地边缘灰泥丘型烃源岩、台地内凹陷型烃源岩、深水缓坡与陆棚型烃源岩、深海盆地型烃源岩。灰泥丘型烃源岩发育在上奥陶统台地边缘带, 其他3 种类型烃源岩在寒武-奥陶系均有分布。分析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沉积环境, 重要的是寻找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台地内凹陷边缘, 从而能够确定台缘斜坡、台地内凹陷、陆棚等烃源岩沉积环境。通过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台地边缘, 并结合识别生物礁丘的发育位置, 可最终确定台地边缘、台内凹陷边缘带,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生物礁的分布对烃源岩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